文献综述
引言:红曲,又称红曲米,是将红曲霉菌接种于大米等谷物经过固体发酵制成红色或紫红色米曲。红曲是一种传统的东方食物配方原料,又是一种传统中药产品。自古以来一直应用于食品着色、酿酒、发酵食品生产和制醋等领域。东汉《七释》就有记载:瓜州红曲掺揉相伴,软滑膏润,入口流散。由我校出版《中药大辞典》中也对红曲作出了活血化瘀,健胃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及跌打损伤的总结。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红曲在降血压、抗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1979年日本远藤章发现具有显著降低胆固醇的活性物质MonacolinK,由此引起科学界对红曲的研究兴趣。
现阶段对红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多数科学研究者将研究方向聚焦在红曲有效活性的分离提取。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者注重红曲菌不同条件下和各种发酵机制对红曲有效成分代谢的影响。
在对红曲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的过程中,多数研究者都分离红曲的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和MonacolinK,红曲色素中也可细化分离麦角甾醇和豆甾醇类的甾体物质,同时也有文献介绍利用红曲色素的不同脂溶性和水溶性来区分研究红曲的不同色素类成分。除此在外也文献中研究显示红曲中的一些活性酶类,具有抗疲劳类等生物活性。当然更多的文献是介绍对红曲成分中的MonacolinK的提取分离方法介绍。
浸提液的选择:
浸提的操作过程是将目标物质从固体原料中提取到溶液中,目的是选取合适的溶剂,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减少无效成分等杂质的提出。常用浸提剂有水、乙醇、丙酮、甲醇、乙醚、正丁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石油醚。对红曲浸提效率的大小:甲醇gt;乙醇gt;丙酮gt;乙酸乙酯gt;石油醚gt;正己烷。考虑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实验室实验以乙醇为浸提液最佳,企业大生产多使用甲醇。
分离过程:
现阶段对红曲提取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是柱色谱分离法,实验室最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和中性氧化铝,二者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物质的分离。由于红曲中的三类主要成分的存在较大的极性差异,所以实验过程中多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分别使用三种不同极性的洗脱液,来分离不同极性成分。对红曲的三类主要成分,可以选择正己烷、乙酸乙酯、80%甲醇分别进行洗脱,获得各类主要成分的分离物粗品。并通过氧化铝柱进一部分分离,获得较为纯净的分离物。
含量测定: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