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镰形棘豆是传统的藏族药,资源丰富,药用价值高,黄酮类、生物碱类、甾体及五环三萜类是其主要化学成分。
具有抗炎、止痛、抗缺氧、止血、祛痰、抗肿瘤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镰形棘豆相关文献,对镰形棘豆的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镰形棘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藏药名为莪大夏,为豆科棘豆属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西部,生长在海拔2700~4300 m的河滩、沙地、山坡、灌木林、草甸,资源丰富,是我国青藏高原常用的民间草药之一[1]。
根据《晶珠本草》等藏药药典记载,镰形棘豆以全草入药,其味辛、性寒,有小毒,入肺、脾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涩脉止血、生肌愈疮、通利大便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炭疽、麻风、流感及扁桃体炎等[2]。
由于其突出的抗炎疗效,是藏医的三抗炎药之一。
该药被藏医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同时也是六味镰形棘豆散、奇正消痛贴膏、万通筋骨贴等多种藏药复方或藏成药的主要药物。
1.化学成分1.1黄酮类镰形棘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
目前已经被确定的黄酮类化合物多达三十多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