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国内相关文献作为基础,从子宫出血模型的建立、各功血模型的利弊以及模型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全面深入的研究和今后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子宫;出血;模型功能性子宫出血(dysfunetionaluterinebleeding,DUB)简称功血,是指由于调控生殖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妇科门诊中功血占10%左右,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无排卵性功血主要多发生在女性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约占70%一80%,表现为持续时间过长、间隔时间过短、出血量多,往往可引起贫血、继发感染,不孕,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子宫内膜癌,危及生命。
子宫出血对许多妇女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然而,基本的子宫出血的发病机制仍很少调查。
其中,缺少适当的临床动物模型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里总结了子宫出血模型建立与应用。
一、子宫出血模型的建立1.老鼠子宫出血模型建立1.1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模型建立王晓东[1]等人对早孕大鼠用不完全流产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通过灌胃来建立子宫出血模型。
方法为:将大鼠 ♀ ♂按 2∶1 的比例合笼 , 次日晨时进行阴道涂片检查 , 发现有精子为妊娠第1天 。
于第7天 分 别 灌 胃 米 非 司 酮 ( 8 ∶ 00) 和 米 索 前 列 醇(18∶00) , 同时在阴道内置入定量的棉球一个(棉球重85 ~ 90 mg , 用塑料薄膜包裹其半侧 , 以防血液漏出与尿液返流) 。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