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三七中人参皂苷Rk3、Rh4、Rk1的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文献综述

 2023-03-09 17:55:06

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建立平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并对如今现有的不同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平衡溶解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1.平衡溶解度的概念分子在介质中的状态:固体分子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一般可分为5种:单体,二聚体或者多分子团聚,复杂的大分子,胶束,纳米级的颗粒[1]。

广义上来说,溶解度是在确定温度下溶解在给定体积的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狭义上来说,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将溶解度分别定义为:一种是按照不同溶剂和溶质性质将溶解度定义为非缓冲溶解度,缓冲溶解度,固有溶解度。

非缓冲溶解度一般来说是指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也就是意味着物质在最终pH等于7的溶液里的饱和溶解度,缓冲溶解度是在给定pH的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pH范围常常为2一7.5,缓冲溶解度常常需要忽略盐离子对缓冲溶液中电荷的影响,固有溶解度就是离子化合物的中性溶解度。

对于中性化合物(非离子化合物)以上3个定义是一致的。

另外一种是按照测量所需时间的长短将溶解度定义为平衡溶解度,表观溶解度,动力学溶解度三种。

平衡溶解度就是当溶液的浓度和相应的固体形态不发生任何改变时的溶解度,表观溶解度就是在给定的时间内的溶解度,动力学溶解度就是在将原料药液加入水溶液中立即测量的溶解度[2-4]。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药物分子和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这些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受pH影响较大,有机弱酸性药物随着溶液的pH升高其溶解度增大,有机弱碱类药物的溶解度随着溶液的pH下降而升高[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