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引言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
20世纪著名心脏电生理专家Miles Vaughan Williams根据不同的电生理机制将AAD分为以下4大类:Ⅰ类AAD为钠离子通道(INa)阻滞剂,根据对INa阻滞程度不同又分为Ⅰa、Ⅰb和Ⅰc这3个亚类;Ⅱ类AAD为beta;受体阻滞剂;Ⅲ类AAD为钾离子通道(IK)阻滞剂;Ⅳ类AAD为钙离子通道(ICa)阻滞剂。
经典的AAD分类自20世纪诞生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具有重要意义[1-2]。
然而随着AAD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经典分类方法的诸多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2018年,雷明等学者在传统分类方法基础上结合最新的药物研究进展,提出一种现代AAD分类方法,将AAD分成8大类32个亚类[3-4]。
研究发现硫酸舒欣啶对心肌细胞钠通道、钙通道和钾通道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是一种多离子通道阻滞剂 [5] 。
二、硫酸舒欣啶概述硫酸舒欣啶[6]化学名为4-甲氧基-N-[3,5-双(1-吡咯烷甲基)-4-羟基苄基]苯磺酰胺硫酸(见图1-1),电生理研究发现该化合物主要对心肌细胞钠通道具有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也显示,硫酸舒欣啶是一个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很有希望发展成为强效的抗心律失常药而应用于临床。
图1-1三、作用机制与药理作用根据2016年王逸平等学者所做实验[5],硫酸舒欣啶的细胞电生理特性是抑制快反应动作电位的Vmax,延长ADP90,和ERP,并能降低慢反应动作电位的APA和Vmax。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