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文献综述:
重组尿酸酶基因工程菌的表达和分离纯化研究
摘要:来源于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基因的重组尿酸酶基因工程菌E.coli pKU/JM109经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beta;-D-Thiogalactoside)诱导发酵,菌体依次经超声破壁、盐析、Sephadex G50分子筛、Q Sepharose fast flow 阴离子交换层析、黄嘌呤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后拟得到高活力、高纯度的尿酸酶。
关键词:尿酸酶,表达,分离纯化
ABSTRACT: Recombinant Uricas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from Candida utilis Candida E.coli pKU/JM109 was Induced by IPTG (Isopropyl beta;-D-Thiogalactoside), and the bacteria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ultrasound destroying cell wall, salting out, Sephadex G50 molecular sieve, Q Sepharose fast flow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xanthin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o get a high activity and purity uricase.
Keywords: uricase, express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1.高尿酸血症
尿酸(Uric acid)是嘌呤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通常可通过肾小球滤过由尿液排出体外。当尿酸产生过多或血尿酸排泄出现异常,即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间隔两次空腹的血清尿酸水平男性超过420 mu;mol/L、女性超过360mu;mol/L时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1]。因为尿酸在人体内环境中显酸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随着尿酸的增多往往会改变内环境而影响到细胞功能,而细胞功能受到影响又会对尿酸的代谢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大量尿酸在人体内尤其是关节处沉积形成痛风,进而引起心血管疾病、中风、肾脏疾病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并发症[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机体内环境等因素的改变,高尿酸已悄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新杀手。到目前为止,我国普通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高达13%,患病人数突破1.7亿[3] 。高尿酸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目前,治疗高尿酸的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三类:(1)抑制尿酸合成药物。该类药物能够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体内尿酸的生成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代表药物有别嘌呤醇等,但是长期使用会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热等一系列症状[4-5]。(2)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该类药物能够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的排泄从而有效降低血中尿酸浓度,代表药物有苯溴马隆等,但是长期使用该类药物会对肝产生不良影响。(3)促进尿酸分解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是尿酸酶,它是嘌呤代谢过程中的一种氧化酶,能够促进尿酸氧化降解,最终转变成水溶性更强的尿囊素从肾脏排出体外[6]。代表药物有拉布立酶等。但该类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抗体反应,而且普遍价格十分昂贵,导致它们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