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敏感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文献综述

 2022-12-29 19:07:34

一、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虽然已经有一些新的治疗方式推上临床,如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但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治疗方式还是所谓的金标准治疗方法,即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1]。

作为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方法,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非常显著,常常用来配合手术切除和放疗,清除剩余的或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

然而,一些抗肿瘤药物的溶解性较差,且不良反应也较大。

这些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可以进入正常的组织,攻击正常细胞,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纳米药物递送系统[2](nano-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被研究出来。

NDDS是指借助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3](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效应),将纳米粒递送至肿瘤组织,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富集。

异常的脉管系统和淋巴回流是导致EPR效应的原因。

在各种类型的NDDS中,脂质体是一类研究最早的、已经推上临床的纳米制剂。

在脂质体表面用聚乙二醇修饰,可以屏蔽脂质体表面的电荷,减少脂质体与体循环中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赋予脂质体长循环的能力[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