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唇形科5种药用植物营养器官的显微鉴定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01 21:29:05

1.唇形科概述

1.1 唇形科概况

唇形科(学名:Labiatae)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科,大约有220个属,3500余种,主要分布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和小亚细亚半岛,是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中国有99属808余种。遍布南北各地。唇形科植物大部分为陆生,陆生中多为草本或灌木,少数为藤本或小乔木,生活环境自热带雨林至荒漠都有,有不少种类适应于高山或高山风化流石滩环境,也有一些种类为杂草。潮湿地区如沼泽地上也有一些种类。

1.2 唇形科形态特征

唇形科植物通常为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无柄的腺体,或各种单毛、具节毛或星状毛。茎直立或匍匐状,常四棱形;枝条对生,稀轮生。叶通常为单叶,全缘或具各种齿、浅裂或深裂,稀为复叶,大多对生,稀轮生或部分互生。花序聚伞,3至多花,通常在节上形成轮伞花序(或假轮)、单歧聚伞花序或每节双花,并由上述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穗状或圆锥状的复合花序,稀为头状或偏向一侧开放;苞叶常在茎上向上逐渐过渡成苞片,与叶同色或异色,稀苞片或小苞片成针刺状、叶状或特殊形状。花通常两性,两侧对称,稀多少辐射对称;花萼钟状、管状或杯状,稀壶状、球形或二片盾形,花冠管状多为二唇形,着色;裂片5,稀4;雄蕊通常4,二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丝状,有或无毛,花药2室、纵裂,花盘下位,通常肉质;子房上位,由2个中向心皮形成;有4个心室;中轴胎座。花柱通常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2裂,稀不裂。果为4枚小坚果或核果状;种子于果内单生,直立,稀横生而皱曲,胚乳无或极不发育,胚具微肉质子叶。花粉常具3~4或6沟,扁球形至长球形。外层与内层厚度同或较厚,常具网。沟具有颗粒状膜。具3沟的花粉粒传粉是在二核时期,具6沟的花粉粒在三核时期。

1.3 唇形科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及主要功效

本科药用植物有黄芩、丹参、霍香、益母草、薄荷、紫苏等,其中,黄芩、丹参为名贵中草药。本科药用植物入药部位比较广泛,有全草类、根类、花类、茎类、叶类、种子类等。其中,全草类最多。唇形科药用植物主要有两种功效:解表药和妇科药。解表药有黄芩、荆芥、霍香、紫苏、薄荷、香薷等;妇科药有益母草、丹参、夏至草等。

1.4 唇形科植物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同一亚科的植物常常具有较为相似的外部形态特征,特别是同属的植物其外部形态特征的相似度较高,有时仅靠外部特征很难对其进行准确鉴定与区分。实验通过对植物内部结构上的特征的研究,寻找并确定各自的显微结构特点,为准确区分它们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验可以了解5种植物的显微结构,也可以寻找唇形科显微结构的规律,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实验主要应用植物制片技术,植物绘图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完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