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目前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发生在动脉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即:动脉粥样硬化(AS),它与脂质代谢紊乱、免疫系统失调等密切相关。【1】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都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免疫应答紊乱和脂质沉积是AS发病的关键因素【2】。目前,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1、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水平
2、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水平
3、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4、抗LDL氧化
5、抗炎
其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比较有效的方法,然而,该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却有着复发的可能,同时还有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等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现在仍急需寻找一种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在于动脉壁重塑,其通过不同类别的脂质在内皮下层中的滞留和积累而开始。研究发现,脂质沉积和胆固醇晶体(CCs)的出现与诱导血管壁炎症反应有关,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由此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胆固醇结晶(CCs),对AS的发生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胆固醇结晶的形成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