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通过联接基团将两个两亲体在头基处联接起来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其结构中同时含有两个疏水基团、两个亲水基团和一个联接基等独特结构,因此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在油气开采、合成纤维工业、纳米材料、生物技术、日用化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成为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新热点。
Gemini表面活性剂较传统表面活性剂而言,合成条件较为苛刻,原料价格比较昂贵,提纯工作较难进行,所以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最早是在1997年由大连理工大学的王江等人首先合成的两性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同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浓乳液之中,此项研究使我国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工作快速地展开。
通过光谱手段研究染料与表面活性剂在稀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已有广泛报道,其聚集行为可以通过染料的吸收或荧光光谱的变化反应出来。甲基橙的吸收光谱对环境极性的变化敏感,所以常被用作反应溶剂微极性的染料探针分子。另外,在表面活性剂溶液研究中,甲基橙也常用来检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是否存在聚集及胶束,能够提供丰富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溶液行为信息。
国内外对于表面活性剂与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比如电导法、光谱法、电位滴定法、表面张力法、光散射法、极谱法等。由于做光谱实验的方法比较简单,目前使用最为普遍。这种研究方法对分子内的作用比较敏感。而电导法比较可靠。在1997年,哈佛大学化学系的Kelaier使用光谱法研究了阴离子有机偶氮染料甲基橙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极性的燃料环境对甲基橙的光谱性质影响很大。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时,甲基橙的lambda;max将从462nm蓝移到374nm左右,Kelaier的实验首次得出一个结论,即烷基链长的增加使lambda;max的吸收峰蓝移。此后Buwalda等人也研究了在低浓度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甲基橙的相互作用。
相对来说,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甲基橙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国内比较少。2004年齐齐哈尔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刘娟等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酯型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甲基橙的相互作用,2006年烟台大学李继森等也研究了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交联蒙脱土对甲基橙的吸附作用。扬州大学纪云等研究的明胶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相互作用也与本课题有共性之处。国内外对于甲基橙与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已有不斐的理论基础。本课题将深入探讨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溶液酸度等因素对甲基橙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揭示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
参考文献: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