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基吡咯并吡咯二酮硼酸酯材料的合成与氟离子识别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4-08-09 22:48:36
摘要

呋喃基吡咯并吡咯二酮硼酸酯作为一种新型有机功能材料,在荧光探针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本综述回顾了吡咯并吡咯二酮、硼酸酯荧光探针以及氟离子识别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呋喃基吡咯并吡咯二酮硼酸酯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光物理性质以及对氟离子的识别机制。

此外,还探讨了该类材料在化学传感器、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呋喃基吡咯并吡咯二酮;硼酸酯;荧光探针;氟离子识别;合成

1.引言

近年来,有机荧光探针由于其高灵敏度、快速响应、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

其中,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新型高性能颜料和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及易于修饰的结构,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

同时,硼酸酯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功能材料,其独特的空轨道结构使其能够与特定分析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其光学性质,实现对目标物的识别[3]。

氟离子作为一种重要的阴离子,在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氟离子荧光探针具有重要意义[4]。


本综述旨在概述呋喃基吡咯并吡咯二酮硼酸酯材料的合成与氟离子识别性能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吡咯并吡咯二酮、硼酸酯荧光探针和氟离子识别的研究背景;其次,综述了呋喃基吡咯并吡咯二酮硼酸酯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光物理性质以及对氟离子的识别机制;最后,展望了该类材料在化学传感器、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