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油靶向辣椒疫霉细胞膜的抑菌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5 20:22:51

摘要:植物卵菌病害发生严重,防治药剂匮乏,抗药性问题显著,其极大地促 使新型防治药剂的开发。

源自药用植物的挥发油及其组成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抑 制病原体及其药物特性的巨大潜力。

其中,莪术油广泛用于制药领域,其主要 成分如莪术醇、莪术酮、吉马酮等也已被报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然而,莪术 油及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对植物病原体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仍然未知,亟待 探究。

关键词:植物病原卵菌;植物挥发油;莪术油;抑菌活性 卵菌是具有独特分类地位的群体,曾由于表现出丝状等特性传统上被划分到真菌界中,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卵菌纲早已从真菌中划分到藻界或茸鞭生物 界,卵菌中包括的许多植物病原卵菌是威胁全球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原菌, 例如十九世纪引起爱尔兰大饥荒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大 豆根腐病的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瓜果猝倒病的瓜果腐霉 (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多种作物疫病的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葡萄霜霉病的葡萄霜霉(Plasmopara viticola)等 1-4。

卵菌对寄 主植物的破坏性强、危害性大,由卵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大多难以控制,尤其是 霜霉菌和疫霉菌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内病菌可迅 速发展造成病害流行,导致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

化学防治是有效治理植物卵菌病害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卵菌在细胞 壁组成、生理生化代谢、繁殖方式等方面与真菌都存在较大差异 5, 6,导致目前 大部分针对真菌的杀菌剂在防治卵菌过程中不能发挥理想效果 7。

目前,可用于 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药剂种类极少,生产上主要使用以甲霜灵为代表的酰胺类 化学杀菌剂来防治卵菌病害,但由于此类杀菌剂作用位点单一,卵菌易对其产 生抗性突变,随着长期大面积的施用,抗药性问题日益凸显 8, 9。

因此,急需开 发新型防治药剂,以缓解抗药性问题和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植物源农药是生物 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根、茎、叶、花或果 实)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 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