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多种功效,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不合理开发,野生胡黄连已面临灭绝的危机。因此,市场里用的大部分胡黄连为人工栽培所得的胡黄连。本文对胡黄连植物特征、化学成分、生物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胡黄连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方法概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不同产地胡黄连药材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弥补胡黄连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建立与分析胡黄连化学成分全貌指纹图谱,为胡黄连药材提供质量控制方法技术参考。
关键词:胡黄连;质量控制;中药指纹图谱;含量测定;胡黄连苷。
中药胡黄连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4],性寒味苦,有清热、除湿、明目、补肝、益胆、杀虫的效用,主治痨热咳嗽、湿热泻痢、小儿疳积、目赤等疾病[5]。主要散布于国内的西藏南部、云南及四川等高原地区。此外,在国外的不丹、尼泊尔及锡金也有部分分布。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胡黄连一直依赖从印度进口[6]。1963年以前,《中国药典》收载的胡黄连均为主产于印度的胡黄连(PicrorhizakurrooaRoyleexBenth)。1965年在我国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发现了同属植物,定名为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scrophulariaefloraPennell)。通过与印度胡黄连的比较,证明两者在生药形态、组织、水浸出物、醇浸出物、苦味度、化学成分等方面非常相似,可以代替印度胡黄连药用。现在《中药大辞典》中胡黄连的来源为印度胡黄连和西藏胡黄连两种,2000年版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胡黄连已为西藏胡黄连[7]。
1胡黄连植物特征
胡黄连为高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喜湿润、冷凉气候,耐高寒、冷湿、瘠薄环境;野生胡黄连分支较少,个别植株达5~8支,生物产量低,这与其生存环境恶劣、土壤营养有限、自然繁殖能力较弱有关[8]。胡黄连根状茎发达,根系为浅根性,多分布于碎石上的表土层腐殖质内,须根入土,深度一般为3~5cm,最深不会超过10cm;根系横向伸展范围较大,但其伸展程度不均匀,在腐殖土丰富的一面,根系较为发达,且伸展的幅度较大,其范围达到盖度的2~3倍。发育缓慢,生长季节短,冬季长,常为冰雪覆盖,5月雪融化后始萌发新叶,花期短暂,至7~8月开花,虫媒传粉;9月即果熟,进入休眠。花期7~8月,果期8~9月[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