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二乙基-哌嗪基)灯盏乙素苷元的合成及活性测试文献综述

 2023-03-09 17:49:38

灯盏乙素的研究进展摘 要 灯盏花素及其制剂在心脑血管等疾病治疗领域展现了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近年来灯盏花素在药理学、药动学、制剂、合成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灯盏乙素 , 合成方法,药理药动作用 , 制剂 灯盏花[1]又名灯盏细辛、细辛草、东菊,为菊科植物短亭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 HandMazz]的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省区。

该药始载于《滇南本草》,性味辛、微苦、温,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2]。

在西医应用方面,灯盏乙素具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和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

灯盏乙素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闭塞性脑血管所致后遗瘫痪,冠心病,心绞痛等[3-4]。

因中药现代化的兴起,及其广泛的临床应用,灯盏乙素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及新剂型开发已成为研究热点。

在二十世纪70年代,经临床验证对高血压、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神经炎,慢性珠网膜炎及其后遗症具有较好疗效,并对风湿病、冠心病也有一定疗效[5]。

因此引起人们对此植物研究的广泛兴趣,从中分离鉴定了多种化学成分,而且确定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灯盏花素。

灯盏花素含灯盏花甲素(图1-1)和灯盏花乙素(图1-2)两种成分,其中主要为灯盏花乙素,结构式鉴定为5,6,4c-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甙[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