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电荷聚多肽与Oct4融合蛋白的构建与表达纯化文献综述

 2023-01-02 17:57:10

课题名称 超电荷聚多肽与Oct4融合蛋白的构建与表达纯化课题性质 radic;基础研究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s)是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可以通过对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诱导重编程获得,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潜能性。

2006年, Takahashi等[1]首次发现外源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能够使已分化的细胞重编程回归到胚胎细胞状态,他们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将Oct4、Sox2、c-Myc 和 Klf4四种转录因子导入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了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多能性干细胞,命名为诱导多能干细胞。

这项技术避免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免疫排斥和伦理道德问题,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次巨大革命。

虽然近年来iPSCs倍受研究者们关注[2],但是目前为止,iPSCs技术中转录因子的导入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最多的是通过病毒载体来进行重编程研究。

但是病毒载体需要整合进宿主基因组,才能实现稳定表达,容易激活肿瘤相关基因,具有易成瘤性[3]。

另外,通过非病毒载体将重编程因子的质粒[4]或RNA[5]转染至起始细胞,也能获得iPSCs。

但使用基因方法来诱导形成多能干细胞,无论是否使用病毒,都加入了外源遗传物质,无法避免对细胞自身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加大了致癌的风险。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直接递送蛋白就是一种较优的选择[6-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