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概述
棕榈酸帕利哌酮(paliperidone palmitate)是第2代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的长效注射制剂,已被我国、美国和欧盟等批准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用药。该药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的全程治疗,既适用于维持用药以预防复发,也适用于急性期治疗以控制精神症状。临床实践已经证明,该药疗效确实,使用简便,患者及其照料者的接受度高,能有效地改善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持续治疗,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是一种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的疾病。中国目前有大约10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且近年来患病率有快速上升的趋势[1]。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需要患者进行长期、不间断的药物治疗。但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对口服制剂的部分不依从或完全不依从仍然是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非常普遍的现象[2]。如何更好地治疗和管理这个疾病,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一直都是精神科医生临床工作的重点。复发的结果是大脑神经元的进一步丢失[3-4],脑室的扩大,急性期治疗难度加大[5]。患者对治疗越来越抵抗,症状缓解越来越缓慢并且越来越不完全,且更难恢复到之前的功能水平[5-6]。因此,想要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预防复发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预防复发的关键又是改善治疗的中断率提高依从性。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活性分子帕利哌酮具有良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的作用[7];同时采用了纳米晶体研磨的高新技术,成为每月注射一次的针剂[8],这将有助于解决患者中断或不持续药物治疗的问题,达到预防复发改善长期功能的作用;其独特的起始给药模式也使得它不同于其他的长效针剂,具有了急性期快速起效的作用[9]。
由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具有如此重要的临床作用,以致如何确保其用药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即在药品出厂前对其进行严格地检验,细菌内毒素检验就是其一。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脂多糖成分,能导致人体发热、休克甚至死亡。内毒素能与鳖试剂发生特异性的反应而被检测,主要的检测方法有:凝胶法、浊度法和比色法。每种检测方法都各有优缺点,例如凝胶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但结果判断有主观性影响,灵敏度差等缺陷。本次实验目的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优化,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3批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两个厂家的鲎试剂进行了干扰试验,可通过稀释方法将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稀释至1600倍以上排除干扰。经检查,如此批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低于2EU/mg,则结果符合规定。
- 方法验证的步骤与内容
1.鲎试剂(TAL)灵敏度复核试验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规定操作,对所使用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进行复核。
2.干扰试验预实验
分别取2个厂家的鲎试剂各24支,每支分别加入0.1ml BET水复溶,其中10支分别加入0.1ml各浓度供试品溶液(NPC)另取10支分别加入供试品阳性对照液(PPC),另取鲎试剂2支作为阴性对照(NC)和2支作为阳性对照(PC),每个浓度平行做2管。凝胶反应:将安瓿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垂直放入37℃plusmn;1℃的恒温加热仪中,保温60分钟plusmn;2分钟。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