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虾青素(astaxanthin, 3, 3′-二羟基-4, 4′-二酮基-beta;,beta;′胡萝卜素),是一种非维生素 A 源的类胡萝卜素。
虾青素
其分子结构中所具有的发色团使其在紫外-可见光区有独特的吸收区,因而其结晶或溶液在可见光下具有十分绚丽的紫红色。虾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抗肿瘤、保护心血管及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功能,使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虾青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很多长共轭不饱和双键,所以它的性质极不稳定,光、热、酸、碱、金属离子等均有可能破坏它的结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其虾青素稳定性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提取方法以及贮藏条件,减少在使用过程中色素的损失,使虾青素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虾青素是自然界水生动物体中主要的类胡萝卜素成分,对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同大多数动物一样,人类不能在体内合成类胡萝卜素类物质,也只能通过食品摄入而获得,如水产品,如虾、蟹和某些冷水鱼类中就含有虾青素,成为人们补充类胡萝卜素的动物性来源。虾青素具有很多优异的生物活性,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抗氧化性最高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性远远超过其他的抗氧化剂,在医学上有抗衰老,抗肿瘤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作用,在临床上和生物学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当前,国外螯虾加工工业每年有1000万吨的甲壳纲水产品的废弃物,据美国报道,他们采用聚合剂提取系统从螯虾的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虾青素酯和虾 红素,其产率高达153mu;g/g(废弃物)。这些物质或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或与蛋白质、脂类等结合的形式存在。据分析,虾青素约占提取的类胡萝卜素的90%以上。近来,挪威海洋渔业工业采用青贮法处理废弃物的技术。经过青贮处理后 , 回收率提高了10%, 虾青素的纯度也大大地提高了。在藻类中有不少的种类也能生产虾青素,如雨生红球藻 (Haematococcus pluvialis),就是很重要的虾青素产生菌。该藻类既能进行自养,也能够进行异养生活,在培养过程中,若氮源缺乏,则在藻体内积累虾青素。国外优良的雨生红球藻体中虾青素一般约占类胡萝素总量的90%以上,而且光照密度、光照时间以及光的性质多会影响虾青素的积累。目前,国外主要利用红法夫酵母 (Phaffia Rhodozyma)为菌种发酵生产虾青素。该菌种最早由 Phaff等人于 1970 年在美国的阿拉斯加的高山上和日本北海道一带山区落叶树的渗出液中分离到的。后经M iller鉴定并命名为新属范菲亚属,1976 年Andrews等人发现它能够生产虾青素,1980年Johnson把发酵培养菌体用于鲑鳟鱼和鲟鱼饲料中,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
我国沿海水产资源丰富,甲壳类加工尤其是虾仁加工企业的下脚料虾头、虾壳中含有大量虾青素,但回收利用较少,通常被白白浪费掉。探索经济可行的回收虾青素的方法,对甲壳类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研究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虾青素稳定性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探索更有利的提取应用方式。
对虾青素稳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测定虾青素浓度来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光照对虾青素浓度的影响
研究不避光保存、自然光照射、紫外线的影响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