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沥青再生混合料作为交通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改性沥青再生混合料的研究已有多年,并且也将继续下去,孔隙对沥青再生混合料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微观孔结构的测试方式越来越多,测量精度也越来越高,本文将叙述改性沥青再生混合料微观孔结构的研究进展。
- 孔结构测试方法
沥青混合料的孔结构极为复杂,孔隙形状不规则且孔径大小变化大,微观孔隙的测试技
术仍是当今的研究热点。目前采用的测试微观孔隙结构的方法常为:压力法、显微镜法、压汞法、气体吸附法、X射线小角衍射、核磁共振技术及CT成像技术[1]。
1.1 压力法
压力法适用于沥青混合料的含气量测定,通过对沥青施压,使其中的空气排出,将沥青的体积变化是为沥青混合料的总含气量,然而这种方法只能测出沥青中的总含气量,无法得出孔隙的其他参数。
1.2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环境扫描电镜(ESEM)都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对试样的微观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观察,已成为众多基础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纳米尺度上研究沥青结构,为进一步分析沥青改性、再生过程提供了途径[7]。SEM利用聚焦得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最终在设于镜体外的显像管荧光屏形成一幅反映试样表面形貌扫描图像[8]。
1.3 压汞法
由于汞无法浸入大部分固体材料,因而选用汞在压力作用下,使其压入沥青混合料的孔隙中,根据外力作用的功与汞液体增加的能可得出压力与孔径的关系,再通过压入的汞的体积可得到孔径分布。但由于需要将汞压入沥青的孔隙,因此只能测出开口连通孔隙的参数,且孔径分布与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高压作用下可能会产生破裂。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