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道路设计者开始乐于使用环形交叉口的交叉口设计,由于环形交叉口在环岛上设计美观,经常作为一些道路甚至城市的地标性景观,当时国内的交通流较现在来说很小,所以环形交叉口对渠化交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那时城市交叉口设计中大多都考虑了使用环岛,但是由于道路上车辆的增多以至车道交通量的不断增大,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交叉口处于的地理位置变得优越,以上因素均会导致车道出现拥堵问题。
随着问题的出现后续也进行了有关的改变,例如将原来的无信控交叉口改为信控交叉口等,通过增设各种信号灯、交通设施的方式,拥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信控有利有弊,信号配时系统使得交叉口的信号周期变长。
进口道处的延误增加,高峰期交通量增大导致拥堵加剧,甚至造成道路无法通行,出现锁死问题。
结合本文所研究的城市环形交叉口的改善,总结了我国对于环形交叉口的研究主要在信号控制算法研究,建立模型提出新型环交以及实例改善仿真等方面。
2008年,杨晓光,赵靖,汪涛针对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这一特殊的控制对象,为求解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最佳周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算法[1]。
2010年,高敏介绍了传统环形交叉口和现代环形交叉口的区别,介绍一种新型双车道环形交叉口涡轮式环形交叉口[2]。
2011年,钱红波提出了增加进口道与环道的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
2017年,马婧重点研究了左转二次控制法,建立仿真模型,最后提出一种新型的环形交叉口形式双环形交叉口[4]。
谷李治基于停车线法得出了各参数与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规律[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