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公交运营服务评价文献综述

 2023-08-17 17:04:44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随着公共交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在常规公交的运营服务水平评价领域展开了大量研究。而国内外学者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不尽相同,其区别主要在于切入点与具体指标的选取。

在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方面,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准则:

李进等[1]认为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独立性原则、适量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吴燕子[2]认为应遵循突出主要指标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行业特点原则。李春清等[3]认为应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综合性、适用性、简明性、层次性、客观性、非线性原则。国外学者[10][11][12][13]对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没有较多阐述,主要秉持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观点。综合以上诸多研究发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大致相同,一方面要有综合性,使用尽量少的指标达到较好的评价效果,另一方面要有可操作性,所选取的各个指标应该都能快捷的收集到相对准确、可靠的指标值,从而有利于定量的计算分析和定性的描述评价以提高应用的广泛性。

在具体指标选取方面,各项研究则有较大区别:

李进等[1]以公交线网为着手点,从公交线网、客运水平、服务水平这三个层面提出了一套公交线网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换乘系数、车辆满载率、平均出行时间、公交出行比例、站点覆盖率、平均换乘距离等指标。李铁柱等[4]提出的指标分级表由指标分级、指标值范围和指数组成,对每项指标都分成好、较好、一般、差和较差5个等级,由指标分级给出5个相应的指标值区间及指数取值区间。吴燕子[2]以公共交通企业运营效果为着手点,从运营指标、技术指标、社会服务指标、安全和劳动工资等角度建立了系统的指标体系。戴霄[5]基于公交IC卡信息对公交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把公交运营指标分成了客流量、车辆运营和乘客出行三个方面进行统计计算。陈瀚和张孝远[6]在考虑居民出行需求和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井国龙[7]研究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常规公交分层次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对站点服务水平从乘客登量、停站时间、服务公交线路数、乘客降量和登降量之差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区段服务水平从线路站点服务水平、路段内平均速度、路段内车辆满载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对线路服务水平从线路准点率、线路行程速度、线路车辆满载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谢云侠等[8]从设施水平、服务水平、效益水平这三个方面建立了中小城市公交运行后效果指标体系。其中,设施水平包括线网密度、线路非直线系数、平均站距和站点覆盖率;服务水平包括平均出行时间、平均运送速度、行车准点率、车辆满载率、换乘系数和平均运费;效益水平包括公交分担率、公众满意度和安全性。蒋新[9]从客运水平、车辆运营和乘客出行这三个维度出发,确定公交运行评价的核心指标为平均运送速度、行程时间指数、服务可靠性和与小汽车出行时间比率,建立了不同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的公交运行评价方法。

Pina等[10]在评价分析中涉及到百公里油耗、每千米乘客出行成本、生产率指数、服务水平指数、质量指数、规模指数等指标。 Ryus[11]提出了一套衡量公交运行的指标体系,共分为八个方面,分别是可用性、服务提供、安全、维护和建设、经济性、社会贡献、运力和行程时间。Hassan等[12]从线路和系统两个维度进行多准则评价。其中,线路层面包括载客、车辆、驾驶员、经济和乘客满意度打分;系统层面包括乘客观点、驾驶员观点、服务设施和环境、安全。Yao Di等[13]将参与公交系统的多个利益相关者与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相结合来衡量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在框架中考虑了地方政府,公交车运营商,乘客,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以及公共交通的外部性,提出了补贴、线路长度、员工、车辆数、车辆里程数、速度、准时度、盈利、乘客满意度、死亡人数、人口数、小汽车拥有量等指标。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目前研究较集中于公交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评价,评价指标系统基本涵盖了公共交通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运行状况、服务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对某一特定维度,如运营服务水平,深入研究较为缺乏。在车辆运营下的指标主要集中于评价客流强度、客流不均匀度、发车规律性、车辆安全性以及载客性能,层次不够清晰。但以上研究的指标选取还是有一定启示:(1)对于公交运营服务水平评价要从具体运营的公交站点和线路层面进行分析;(2)指标选取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同时避免选取求解过于繁琐,公式十分复杂的指标。因而本文将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选择方便计算,且能从整体上反映出苏州公交运营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具体来说,将从客流水平和运营效率两个角度,客运量与客流量、客流特性、载客效率、运行效率、运营稳定性五个方面选取指标来客观合理地评价公交运营服务水平。

在公交服务评价方法方面,各项研究也有较大区别:

李进等[1]使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服务水平评价,根据评价指标对象的层次性,得出各决策方案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先顺序。该项研究只提出了公交线网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而未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应用。吴燕子[2结合模糊数学的方法给出了综合评价模型,完成了对深圳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的运营分析。井国龙[7]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常规公交分层次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Hassan等[12]从线路和系统两个维度进行多准则评价,使用专家打分法得到指标权重。Ryus[11]提出公交服务评价的三类方法,分别是乘客满意度打分、 公交系统运营管理、以上两者结合,从而提出了评价公交运行的多维框架,使用专家打分法得到指标权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