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预应力混凝土真正发展的时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当时的发展主要西欧,当时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使西欧逐渐从战争当中恢复过来。半个世纪以来,无论从理论、工艺、材料到土建工程的各方面应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成就。也在这个阶段,关于预应力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和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无法受拉否则就会开裂的约束,使混凝土梁式桥结构运用更加广泛。T型粱桥在覆国公路上修建最多,早在50、60年代。T型粱桥在我国的桥梁建设中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种简支梁式桥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公路交通。中小跨径桥梁在铁路桥梁和公路桥梁上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而在中小跨径桥梁中,梁式桥的运用最为广泛。2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已经有了近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结构材料、施I技术还是设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预应力简支梁桥运用广泛,如今,在市政工程的投入日益增加,并且主要应用于主要受力部分。我国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规范中规定:混凝上结构物中最小尺寸大于等于1m的部分所用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而美国则规定为:任何现浇混凝土,只要有产生温度影响可能的可能性的混凝土均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经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品强大Word应力技术已经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混凝工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极人进步,近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方法与技术等方而都有突破性进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性近20年米世界上各国的桥梁工作者致力寻求桥梁结构的功能与经济,关伤的英用统,创适出不少典型桥例推动了桥梁工程的发展。随在科技的发展,新材村的开发和应用,在桥梁设计阶段采用高度发展的计算机辅历段,进有效的认速优化和仿真分析,运用智能化制造系统在工厂生产部任,利州升和湖路技术控制桥梁施工。目前,我国桥梁建设正在与国际接轨开始同法的,新型、轻质和美观方向发展。
T型梁桥在我国公路上修建最多,早在50、60年代,我国就建造了许多T型梁桥,这种桥型对改善我国公路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上修建了几座具有代表性的预应力混凝上简支T型梁桥(或桥面连续),如河南的郑州、开封黄河公路桥,浙江省的飞云江大桥等,其跨径达到62m,吊装重2201。预应力混凝土工形梁是一种简支T形梁结构,具有吊装轻,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节省材料、施工简单,架设安装方便、跨越能力较大等优点,现在已被越来越名的桥梁建设所采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桥型,通过对其的计算,可以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受力合理,并为桥梁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桥梁不仅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更是生产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写照。桥梁是一种永久性的公共建筑物,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一.座桥上不仅可看出当时当地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工艺水平的高低,而且可折射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对桥梁进行深入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以高速公路为标志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公路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公路建设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在公路建筑中,桥梁是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的、合理的进行桥梁设计和施工,对于节约材料,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费用,保证工程质量和公路正常营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促进文化交流,巩固国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跨越各种障碍(如河流、沟谷或其他线路等),必须修建各种类型的桥梁和涵洞,因此桥涵是交通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现代高等级公路以及城市高架道路的修建中,桥梁往往是保证全线早日通车的关键。在经济上一般说来桥梁和涵洞的造价平均占公路总造价的10-20%而且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其所占比例还会加大。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200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6.公路桥涵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7.范立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8.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9.姚林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0.Jianzhong L I, Mubiao S U. THE RESONANT VIBRATION FOR A SIMPLY SUPPORTED GIRDER BRIDGE UNDER HIGH-SPEED TRAINS[J]. Journal of Sound Vibration, 1999, 224(5):897–91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