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中国农业贸易发展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5-15 09:46:25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RCEP的诞生与农业发展RCEP致力于构建一个面向 21 世纪的高质量经济伙伴关系合作框架。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 RCEP)是由东盟于2011年2月提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其致力于构建一个面向21世纪的高质量经济伙伴关系合作框架。

东亚地区是当今和今后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 RCEP包括了最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经济体。

在RCEP国家之间以东盟为核心签署的5个FTA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RCEP 成员中,既包括东盟、澳大利亚、印度和新西兰等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地,也涉及日韩等中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丁珏(2016)指出,RCEP的目标是使该区域内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帮助成员国摆脱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不利影响,在更大限度内发掘区域内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

而系统评估RCEP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有利于及时调整谈判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口冲击。

2.RCEP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2.1 RCEP对农业发展的机遇RCEP签署后,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而言无疑会带来极大的机遇。

刘艺卓、赵一夫(2017)在分析中国自贸区建设情况以及RCEP各成员国竞争力的基础上,运用GTAP模型后提出,RCEP建成后,成员国(地区)整体上都将受益,中国小麦、食糖、棉花和乳制品出口额显著下降,果蔬和水产品出口略有增加; 付秀、梅项尧、尧薛诚、孔伟等学者(2014)通过构建三个引力模型方程,运用面板数据证实经济总量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与人均GDP则均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扩大; 袁明兰、张小玲(2021)通过对RCEP签署背景及特点的分析发现RCEP签署对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等多个领域带来巨大机遇; 郑建、王雪梅(2019)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指出中国对其他RCEP成员国的农产品出口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在考虑实际出口额后,发现对日本、韩国和越南农产品出口潜力最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