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遭遇到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越发严重。日本、美国、欧盟等进口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食品实施精密检测;不断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针对我国出口食品的恶意炒作甚嚣尘上,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断遭到国外通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出口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的食品出口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
王旭(2016)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实现信息共享。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信息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要进一步建立专门的信息与管理机构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进行监控与研究,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政府在宏观上加强对动态及完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和信息传递平台的建设,对可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摩擦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整理和发布可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与传递平台,使企业尽早了解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贸易摩擦,使企业技术壁垒所受损失降到最小。
陆平,邓佩,何维达(2015)在《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产业及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中指出,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根据GTAP8历年贸易数据,中国食品出口贸易额从1995年的69.92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246.77 亿美元,蔬菜、水果、坚果、肉制品、与植物油籽及制品所占出口比重较高。根据2009年统计,我国食品出口目的地主要包括日本(25%)、美国(17%)、欧盟(15%)、其他东亚(13%)及东南亚(10%)等区域。我国蔬菜、水果、坚果等食品主要输往东南亚区域,肉制品主要出口至日本、欧盟等区域,渔业及水产品主要出口至日本及东亚其他国家。
陈洁,南昂(2017)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中指出,在检测环节,检测技术设备、技术人员或权威的检验机构,都达不到国际标准的要求,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水产品的生产出口方面,就存在着检测手段落后,设备不完备、检测人员水平不够的不利现状。某些地方设备很简陋,检测检验甚至靠肉眼、显微镜、经验来判断。检测水平也不够,某些地方做不了病毒或细菌检测。无论从完整性还是时效性讲,国际市场检疫的要求根本达不到,更无法跟上不断变化的疫情监测要求。
郭静(2012)在《简析我国食品出口受阻的技术壁垒及应对措施》中指出,2011年,美国扣留我国食品共计620批次,其中遭遇扣留最多的是水产及制品,其次是粮食和粮食制品。与2010年相比,美国扣留我国食品总批次降低20.4%,水产及制品、蔬菜及制品、肉制品的扣留批次有所增加,其它食品扣留批次均有所降低。2011年,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通报我国食品292批次。其中,通报批次最多的是粮食制品,78批次,占总量的26.7%;其次是花生及其制品,68批次,占23.2%;坚果,31批次,相对2010年被通报批次减少63批次,降幅达到67%。2011年,日本扣留我国的215批次食品中,水产品及其制品78批,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36.3%;蔬菜水果类65批(其中蔬菜61批,水果4批),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30.2%;肉制品类18批,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8.4%;粮食及其制品类15批,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7.0%;花生14批 , 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6.5%;调味品9批,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4.2%;豆及豆制品6批,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3.0%;食品添加剂4批,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1.9%;茶3批,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1.4%;其它3批,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1.4%。
赵金金(2012)在《日本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中指出,日本的技术壁垒体系采用二分法结构,呈网状展开,极其严密,其门槛之高、规制之森严著称于世,就连美国、欧盟这样的顶尖发达国家也频繁遭遇其技术壁垒,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是望尘莫及。而且,日本对国际标准的采取极具功利性,实施过程中的发挥空间很大;对不同国家的食品采取不同的政策,违反了歧视性原则。另外,日本的许多技术措施缺乏科学依据。如:日本政府对主要依赖进口的菠菜规定的毒死蜱残留限量标准为0.01ppm,这一标准严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欧美的0.5ppm标准,根据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CAC 规定,加工品与未加工的产品应分别制定残留限量标准,日本却将新鲜蔬菜的农残限量标准套用到冷冻毒死蜱和冷冻菠菜上,违背了合理性要求,又提不出科学依据。
张艳荣(2016)在《我国食品出口欧盟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指出,我国的农业、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出口欧盟的食品,以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的食品为主,出口价格低,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但一方面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欧盟对贸易的保护措施颇多,且欧盟本就是全球食品主要出口地等原因,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优势在逐渐降低。又由于我国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旦在这些出口市场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或出口国加强了技术性贸易措施,那么对我国食品出口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企业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降低技术性贸易措施导致的风险,不断扩大出口食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避免由于个别市场的波动给出口食品带来的损失。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