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12-23 17:24:54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拟研究的问题:

根据近年来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制度试点及企业绿色专利占比等相关数据,拟研究以下问题:

  1. 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及企业绿色创新的现状
  2. 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是否产生影响及产生什么影响
  3.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原因
  4. 如何进一步深入建立良好的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以对企业的绿色创新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绿色创新”在我国备受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要求,2019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的出台反映了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现实需求相结合。环境规制在推动全社会实现绿色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环境规制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显性环境规制又分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自愿型[13]。环境权益交易政策是其中的一项具体政策。基本环境权益包括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制度是在国家公共部门界定了生态、排放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环境权益的产权属性后,通过“总量控制 配额交易”等规制手段,使环境权益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并能产生价格信号,致使其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不同主体、部门或地区之间高效配置环境权益,最终达到提升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同时令各规制对象产生了节能减排的动力,因此对企业的绿色创新产生了影响。在十几年前,我国就已开始运行环境权益交易试点政策。实行政策试点以后,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逐渐取得一些成果。这些成果证明了企业绿色发展与环境权益交易政策关系密切,并且为探索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创造了条件。基于上述背景,探究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原因、必要性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一定时期内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定量关系,为进一步深化建立全国性环境权益交易制度提出一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1. 关于环境权益交易制度的研究

环境问题在经济学中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问题。在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来治理。解决外部性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征收环境税,二是界定产权[1](裴庆冰,2017)。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就是采取了第二种方式。刘航[2](2018)将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定义为一种“人为创建市场”的资源环境管理工具。将环境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是发挥作用的核心。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尽管在我国已经运行了十几年,却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宏观上,统筹规划的系统性不足,割裂出许多种交易制度,未充分考虑定位分工问题,导致不同制度间的重合,同时不同制度由不同部门管理,各制度间以及各部门间衔接协调机制都有待完善[2](刘航、温宗国,2018)。微观上,对各资源制度的范围不明确,市场流转机制不通畅不活跃,并且在制度规范亦有匮乏[3](施志源,2015)。因为这些问题我国目前的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已无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对此,我国应完善政府制度、流通制度及交易制度本身,更要注意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以及前瞻性。

  1. 关于企业绿色创新的研究

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长期绿色发展的关键驱动力[8](王班班,2017)。而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是引领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着力点。企业是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9](李楠博,2020)。企业绿色创新中的重中之重即为绿色技术的创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双重外部性[10](Carraro C,2001)。企业绿色创新可以分为主动式创新和被动式创新。驱动因素则可以分为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11](Chen YS等,2012)。内部因素可总结为预期收益,短期内,创新带来的收益可表现为经济收益[12](龙小宁,2018)。外部因素可总结为实施制度带来的压力,不管是国家制度的压力还是行业内规范的压力亦或是外界的认知压力[9] (李楠博,2020),大部分都对企业的绿色创新有正向的驱动作用。在诱发绿色创新的因素中最为常见的两个,一是能源价格的提高,二是环境政策的实施。而由此衍生出了两种政策工具:市场型政策工具和命令型政策工具。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就是市场型政策工具[7](王班班、齐绍洲,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