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12-23 17:25:04

拟研究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近十几年来老年抚养比逐步上升,这意味着我国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我国老年人的退休决策起到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根据养老金的计发公式,作为一个理性的老年劳动力,会选择使自己收益最大的退休年龄。另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引导人们退休的政策,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可以起到提前或延迟老年人退休年龄的作用。

此外,现代科技水平,医疗服务的不断创新突破,人们的物质及精神生活不断丰富,预期寿命也不断提升。同时,劳动者的提前退休现象给社会统筹养老金账户带来收不抵支的压力,所以研究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老年劳动者的退休决策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拟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老年劳动者退休决策的影响。

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多欧美发达国家,根据其本国自身的情况,由于劳动参与率的下降,相继都提高了老年人的法定退休年龄,只不过差异不同之处在于调整的退休年龄以及过渡到目标法定退休年龄的时间长度不同。同时在我国,也存在劳动者提前退休的情况,除了特殊原因制度允许提前退休外,以及一部分的职工需要延迟退休,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充分的利用,大部分的老年劳动者均需要按制度的要求在法定的退休年龄之后才能退休领取养老金。

截止2018年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1.9%,早在2000年占比就超过7%(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口老龄化早就成为了应该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同时人口老龄化又不断加深,辽宁,黑龙江等部分地区养老金账户收不抵支的情况不容忽视。为了维持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初衷,保障我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了解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如何影响老年劳动者退休决策的同时,做好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老年人的退休制度的完善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文献综述:

人口增长一直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Alfonso R. Saacute;nchez Martiacute;nd(2010)就指出人口老龄化会给养老保险可持续带来压力,此外陈鹏军(2015)认为职工的提前退休同样会导致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不少学者们研究影响老年劳动者退休行为及劳动供给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

阳义南(2013)使用广州市的调查数据,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5的规则存在着缺陷,即对于企业和机关事业职工有着提前退休的激励作用。彭浩然(2012),李昂(2017)均使用CFPS的数据,也基于05年规则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此外,彭浩然发现这种激励作用具有很大的行业差异,李昂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激励提前退休,而且还会降低延迟退休的概率。刘子兰(2019)基于三期CHARLS数据同样也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提前退休有着激励的作用,并且随着养老金财富的增加,退休的年龄将会提前。可以看出虽然使用的数据不同,学者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提前退休有着激励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