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养老问题成为家庭和社会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家庭和社会的养老需求。社会发展使得养老观念逐渐改变,依靠子女养老的意识主动弱化,独立养老意愿和自我养老意识逐步增强,家庭养老支持需求与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替代性逐渐显现,子女赡养模式逐渐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化。收入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或物质资源的供给,对比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影响老年人的因素,以及进一步探讨将会放大或缩小收入对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探索能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制度,同时也是探索社会养老需求、完善养老体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养老模式;选择偏好;收入;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 文献综述
- 养老模式选择倾向转变
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穆光宗(2000)提到,在中国,家庭养老既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古老的制度。子女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依赖者,同时也是老年人养老方式决策的主要参与者,不少中国人不仅乐于接受,而且习以为常。
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的变迁,这一认知已经开始发生改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逐渐受到现代养老模式的挑战,越来越多老年人倾向非子女养老模式。陈月权(1995)通过对家庭结构的变化分析,发现传统子女养老模式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承担全部养老责任,认为未来理想的养老模式应该由家庭和社会共同分担养老责任。纪竞垚(2018)认为,目前我国“养儿防老”观念正在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自己解决养老问题。同样地,张波(2018)提出,虽然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仍然是主流观念,但是这观念正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政府养老、老人自己养老。
- 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不同因素分析
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老年人的养老偏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在上升。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子女数量、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显著。多数学者侧重于关注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个层面的因素对老年人养老模式偏好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对与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相关的文献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2.1 收入与工作相关因素对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
首先,大多数学者都会从老年人个体特征着手讨论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所在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刘金华(2016)提出,就年龄和性别对养老意愿的可能影响而言,年龄越大,受过去生活经历和传统养老观念“路径依赖”效应的影响可能越深,因而越可能有子女养老偏好;相对于男性,女性老年人可能思想更保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更深,因而更可能有子女养老偏好。李松柏(2002)认为,就婚姻状况对养老意愿的可能影响而言,理想的老年生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老有所伴”,即良好社会交往。因此,相对于有配偶且配偶健在者,未婚、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有可能更愿意选择社会化养老模式而不是家庭养老模式。就身体健康状况对养老意愿的可能影响而言,马靖宇(2021)提出,身体健康状况同样影响养老责任主体认知,即身体越健康则越倾向于非子女养老。风笑天(2006)提出,以子女供养作为养老主体选择参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既可能较多地受传统文化熏陶,也可能较多地接受现代文化观念,因此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自我养老。
除了上述个人因素外,许多学者着重强调了收入与工作相关因素对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如费孝通所言,“养儿防老”的基础是:在传统农业社会,无论是在幼年时期,还是在老年时期,个体都要靠别人来养活。也就是说,子女养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老年人无法靠自己养活自己。反言之,当这一前提发生改变,即老年人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保障其物质生活且能从社会上获得养老服务时,子女养老可能不再是其心中唯一的理想养老模式。穆光宗(2000)提出,就表现在经济保障能力的差异上,有些低收入的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性比较大,而收入较高的那部分老年人的追求则已经超越基本需求,对养老的质量和高质量的助老服务提出了要求。刘华、沈蕾(2010)通过对江苏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的研究指出,经济来源是否稳定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显著。田北海(2012)指出只有当个人收入无法维持老年生活,且子女有能力、也有意愿为自己提供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时,农村老年人才可能选择家庭养老模式。贺雪峰(2008)提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养老资源可及性较差,传统家庭养老观念更为固化,因此家庭所在地是农村的父母对其子女依赖性更强;而城市地区“养儿防老”观念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代际之间的独立性更强。闫金山和乌静(2015)对城市居民研究表明,社会阶层等对居民养老责任主体认知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社会能够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时,较之收入水平较高者,收入水平较低者更可能有子女养老偏好,收入水平越高的老年人选择多元化养老主体可能性更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