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3-28 11:15:32

资产证券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摘要:文章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以往的资产证券化理论,试图理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和不同模式,通过文章初步认识资产证券化对小微企业融资所产生的影响,试图找到更好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帮助小微企业融资 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小微企业融资; 影响;

  1. 文献综述
  2. 前言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均收入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越来越好,从原来一穷二白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了世界排名前列的大经济体,但是在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健康高速发展的障碍,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有帮助。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是指规模比较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培养企业家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还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放眼全球,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都是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资产证券化则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一种有效手段。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偿付为基础,通过结构化设计的方式实现信用增级,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资产证券化帮助小微企业募集资金以满足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资产证券化国外发展现状

资产证券化的诞生和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追溯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渊源,资产证券化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银行家 Lewis Rainieri首次提出了 Securitization1这个概念,对其作出定义,从此之后这个单词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专有名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经了六十年的风雨变幻,和最开始的模式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在国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已趋于完善,资产证券化从一种金融创新方式逐渐完善,走向成熟,学术界在理论上的研究也已经大有收获了,国际资本市场由此也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发展体系。谈到到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就不得提起Gardener这个知名学者,Gardener(1991)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就是将借款人与债权人之间的资金流进行合理调配,本质上就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是使储蓄者与借款者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地匹配的一个过程,或者提供的一种工具。在这里,开放的市场信誉取代了由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封闭的市场信誉。”由此,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权等多种金融产品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募集资金,来满足企业发展和生存的资金需求,不需要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方式不需要基础资产作为支撑。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重新包装组合,通过一些手段使其成为流动性更好的证券,实现流通盈利的目的。这种方式需要基础资产作为融资的支撑。将流动性比较差的资产转换成流动性比较好的证券等。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Benstein(1993)认为:企业贷款,消费贷款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包装与重新组合的方式成为高质量流动性较高的有息证券。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工具。Demarzo 和 Duffie(1999)认为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原因是为了克服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投资者通过观察金融机构自行持有资产的数量对资产的质量进行判断,金融机构持有资产数量越高意味着该资产质量越高。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巧妙地借鉴了 Leland 和 Pyle(1977)的想法,并将其应用到资产证券化市场上。DeMarzo (2005)对 Demarzo 和 Duffie (1999)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进一步探讨了资产打包(Pooling)的作用。作者证实了混合(Pooling)会带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损失作用”(Information Destruction Effect),即 质 量高(违 约 概 率低)的资产和质量低的资产混合在一起时,所有资产以平均价格交易,使得质量高的资产无法以高价卖出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资产之间对冲异质性风险所带来的“风险分散作用”(Risk Diversification Effect)。Benjaming(2010)主要从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角度,认为商业银行可以从中提高资产的流动性。David M. Morris(1990)认为,关注资产证券化中的现金流非常重要,他提出了“风险隔离”、“资产重组”和“信用 增级”理论。Joseph C. Hu(2011)侧重研究其中的信用增级方面,通过提高信用改善投资者的意愿。Lan Sun(2015)则将重点放在资产重组原理,认为可以通过研究该原理以风险最低的方式实现收 益最大化。Shaoze Liang(2015)认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时采用资产证券化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提高安全性,分散经营财务风险等。Elul(2016)认为,银行会将质量较差流动较差的资产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从而降低自己持有不良资产的规模。

3、资产证券化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资产证券化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开始于1992 年,先后于 2000年前后和2012年进行了两轮试点。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在2008年至2011年间暂停,于2012年后获得重启,并在 2014年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虽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十分客观,2017年我国国内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共 14519.82亿元,同比增 长66%;年末市场存量达到 20688.08 亿元,同比增长 66%。其中,信贷资产支 持证券发行 5977.30 亿 元,同比增长53%;年末存量为9132.28亿元,同比增长48%。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7967.57亿元,同比增长70% ;存量为 10829.26亿元,同比增长82%。资产支持票据发行 574.95 亿元,同比增长 245%;存量为726.54 亿元,同比增长 144%。2013年3月15日 ,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扩大了投资标的范围,并于当年年末开展了新一轮资产证券化的试点。2014 年 11 月 19 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资产证券化的制度环境。2015 年 9 月,保监会发布《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为保险公司作为资产管理计划管理人做出了各项细节上的规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