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医保差异化分析及建议文献综述

 2022-12-25 15:27:19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拟研究的问题

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合并,虽然居民合并可以解决城乡分置造成的管理问题,但针对所有参保人群,仍存在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差异明显,差距较大,阻碍公平公正的全民医保的实现,如何缩小职工与城乡居民医保差距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问题为:

  1. 梳理目前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发展现状;
  2. 总结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及各项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3. 结合典型城市的医疗保险政策实例对缩小职工与居民的医保差距加以分析;
  4. 对于如何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差距提出建议。
  5. 研究背景及意义

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生产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起重要作用。自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启动新医改以来,始终鼓励地方探索开展医保城乡统筹。2012年党十八大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任务要求。在总结各地探索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2017年,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经过一年的努力于2018年10月印发《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施细则》,并于2019年1月正式实施,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

虽然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扩大了居民医保覆盖面,提高了待遇水平,监管和服务水平也都显著提升,但是针对全部参保人群来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差异明显,为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必须缩小两者差距。本选题通过分析目前广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对比两者差距,以N市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差距的实践为例,借鉴可行措施,为缩小差距提出建议,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1. 文献综述

本文在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主要理论内容介绍中,重点研究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在制度设计、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研究我国已整合职工和居民医保地区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对缩小职工和居民医保差距提出建议。

  1. 城镇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的差异

为最终实现全民医保,大部分地区成功将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然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差距仍然较大,无法直接合并,因此需要分析两者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为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差距指明方向,推进全民医保的实现。

赵东辉等[1]学者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资料数据计算相关指标,对保障状况进行描述,发现保障范围方面,居民医保覆盖服务范围较广,但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际参保率、扩展统筹基金保障范围;保障程度方面,职工医保住院补偿受益面高于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的实际住院补偿水平高于居民医保;保障效果方面,居民医保在降低参合人员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率方面发挥了较积极的作用,职工医保的保障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建议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完善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在筹资方面,仇雨临等[2]学者则认为由于居民和职工的收入水平不同,筹资对其生活负担压力也不同,收入较低的居民通常选择低缴费门槛的档次,因此在患病后享受低待遇。朱坤[3]选择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作为比较医保筹资水平的指标,得出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低。在医疗支出一定的情况下,低待遇人群的医疗负担较重。

在补偿方面,罗雪燕[4]等学者认为相对于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实际补偿水平较低,且均低于底线补偿比,对参保居民的保障能力有限。职工医保的补偿水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参保人群因病致贫的经济压力,而居民医保的补偿水平有限,尚待进一步提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