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3-08-24 16:10:53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2.1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回顾

2.1.1企业内生性成长理论

企业内生性成长理论认为内生性因素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 根据影响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不同,诞生了不同的企业内生性成长理论,主要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知识积累的角度研究企业成长问题。Penrose(1959)的“资源基础论”强调企业内部资源(物质、人力、组织等)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建立了“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成长问题,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决定企业成长方向的关键影响因素。”Nelson和Winter(1982)等人的企业演化理论认为企业是知识载体, 将企业组织独有的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生产性知识和能力称为企业“惯例”,用企业惯例与内部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企业成长,认为“知识的增加是企业成长的驱动力。”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再组合,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强调了创新在企业成长中的重要性,从产品市场、要素供给、组织创新等多方面来分析企业成长。

基于这些理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影响企业内生性成长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主要研究集中于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的企业成长问题。Coad(2008)通过对美国高技术企业进行分析, 发现创新能力、融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突出的企业才能够保证创新研发的成功与转化,从而促进企业成长。张玉明、刘德胜( 2010) 研究表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的协调有利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提高整体成长水平,实现可持续成长和发展。杨蕙馨、王嵩( 2013) 采用两阶段估计的方法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的成长性呈 U 型关系。张军(2014)等人研究发现,知识积累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成长, 其中内生性知识积累较外源性知识积累对企业成长贡献更大。

2.1.2企业外生性成长理论

企业外生性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成长由外生性因素决定,企业本身难以控制这些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只能在被动接受和适应影响的过程中实现成长。产业分析理论指出产业的性质、进出壁垒等都会对该产业内的企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波特 (1985) 认为,“企业所在产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该产业中的相对位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决定着企业成长和扩张路径。”科斯第二定理表明产权明晰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会增加企业的价值, 从而实现企业的成长,因此,产权制度的完善促进企业成长的基础条件。杨小凯(1994)等学者认为,若交易效率提高的利益大于交易费用的增加,市场与企业就可以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吉布莱特定律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企业成长率独立于企业规模。总之,企业的成长要受到一定的外部环境的制约,企业面临的法律制度、市场环境等因素也影响企业成长。Gary (2002) 提出政府通过制定产业、融资、税收等政策能够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Natalia(2002)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有利的金融环境可以推动企业成长。

不同的企业成长理论对影响企业成长因素的侧重点不同,丰富了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领域。但是,单纯依靠某一因素的成长路径并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成长,多数研究综合考虑了企业成长内外部多个影响因素。吕一博(2008)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创新实现能力和创新推广能力都会推动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不友好性会降低中小企业的成长绩效,环境不确定性会提升中小企业的成长绩效。吴岩(2013)实证结果发现:内部资源、创新条件、人才基础、产业状况和环境等内外部因素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吴家曦(2015)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深入探讨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多维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企业资源、经营战略、企业家素质、组织结构、政策与行业背景是推动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中小企业成长业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2.2产业政策相关研究回顾

2.2.1 产业政策概念

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指导特定产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措施,是国家宏观调控工具之一。从不同角度出发,目前学术界对产业政策的定义也存在差异。陈世清(2016)指出,产业政策是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扶持计划、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以及财政支持等手段来引导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一系列政策的统称。江飞涛(2010)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是以行政干预措施为主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抑制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为目标,具有干预市场、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特征。陈冬华(2010)指出,中国政府对选择性产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鼓励发展、重点发展的行业类型。在政府“五年规划”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也会相应出台相关政策以实现产业政策的具体落实。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加快,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厘清,强调市场的决定作用,产业政策也主要从间接引导层面,如通过出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来间接引导产业政策的落地,通过提供政府投资、税收优惠以及银行信贷政策上的便利等为行业内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