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2003年我国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农民纳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之中,发展至今这两者的参保率均得到大幅提高,新农合的统计参保率甚至达到95%以上。可以说在这种制度下,一直困扰我国广大民众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医疗卫生保险筹资水平的数据看来,我国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职保筹资水平平均为1561元,而新农合的人均筹资水平仅为340元。两者差距竟高达1000多元。
近些年来,我国三大基本医疗制度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说筹资水平、报销比例、筹资方式等等。为了消除或者减小这一差异而实施的城乡医保统筹无疑是具有显著意义的。而从我国率先实行的城市如无锡、成都、余杭等的表现来看:我国城乡医保统筹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比如在统筹过程中由于医保系统故障而出现的重复参保人员不计其数,错保漏保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国城乡医保统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技术、资金上的难题等着我们去攻克。
本论文撰写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统筹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及失败的教训,进而提出城乡医保统筹路径的政策及建议。
二、文献综述
在文献方面,有很多专家学者均对我国现行的三大基本医疗制度进行过非常全面系统的分析,如李易桐(2012)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差距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城镇职工与新农合以及城居保在医疗支出方面差距明显。于啸(2013)在公平的视角下研究我国城乡医保差距时发现我国现行三大医疗制度无论是在就医 治病还是减负的实际支持作用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而张妍张亮(2012)则认为城职保、城居保与新农合在参保群体、补偿模式、筹资水平以及服务利用方面差异明显。
值得高兴的是许多学者在为我国城乡医保统筹方面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如郑功成(2012)指出我们在实施城乡医保统筹之路上需要注意的九个关键点:我们需要坚守医疗社会保险的发展理念,完善经办机构 提高经办能力等。申曙光、彭浩然(2009)提出政府应当扩大医疗保障范围,从现在的保大病 轻小病转变为大小病兼保 重预防。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大多数,而农民又处于贫困的边缘没有多少钱,往往是得了小病因为缺钱而不去治疗才渐渐转变成大病的。这样既是对国家财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会使得病人更加痛苦,降低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张翠娥、杨政怡(2013)更是具体的提出实现城乡医保统筹的四步走计划。他们认为首先应将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模式统一,或是现将城居保与新农合进行统一。在视经济发展情况将城职保纳入其中。接着适当提高城居保和新农合的筹资水平,将三大医保制度的筹资水平拉近。再次,将统筹后的医疗模式采取分档次的形式,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水平交纳相应档次的医保。做到筹资标准与待遇标准一致。最后在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情况下提高统筹层次。
张苗(2013)则提醒我们应当注意医保统筹过程中出现的接续问题。比如如何设计城职保、城居保和新农合这三者的接续办法。因为我国很多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是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而当他们返回家乡时又面临着是不是加入新农合的窘境。
综上所述,有关我国三大医保制度的差异以及统筹城乡医保路径的研究文献众多,里面有一些非常可行的建议以及办法。本文在现有的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进而提出在统筹城乡医保路径上的政策及建议。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