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失灵和双面垄断——浅谈我国药价虚高成因及对策文献综述

 2023-01-14 20:58:17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药品本身的质量关系到用药者的身体健康。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情况下,政府介入市场进行价格调控。

自从1996年9月《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政府开始介入市场,用法律、行政手段干预药品价格。1998年5月至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共计降低药价29次。药价改革调整获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临床使用药品价格降低更加明显,如抗肿瘤药品等降价很明显。同时,一些药品却在政府的降价令颁布之后停产,从市场上消失。而药品作为一种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消费者不得不购买其他的类似的药物,降价令反而成为药价上涨的推手。

同时,作为药品流通的关键环节医疗机构扮演了双面垄断的特殊角色:即对于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是药品需求方的垄断者,对于患者医疗机构是药品供方的垄断者。医疗机构的这种特殊垄断现象使其在药品定价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话语权。分析政府在药品价格规制中的失灵现象及医疗机构在推高药品价格中的关键作用能为如何有效地降低药品价格提供一些新的突破口。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总结已有的研究对于药价虚高的原因分析。

2、描述法:从药品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搜集相关的数据简要分析我国医药市场的现状。通过一个三方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医院在药价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3、总结归纳法:从以上的分析中总结各方原因并根据模型分析解决政府失灵和打破医疗机构垄断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