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问题分析文献综述

 2023-01-31 22:52:53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简称新农合) 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解决农民医疗保障的基本举措, 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筹资是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先决条件, 也是农村合作医疗持续运行的关键, 然而筹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资金筹集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首要和根本问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顺利推进, 关键在于解决资金筹措,这有利于实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使其真正成为覆盖全国8亿农民的社会化医疗保障制度。因此,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稳定、高效、便捷、持续的筹资方式和办法。

本毕业论文撰写的目的是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及筹资顺序等筹资现状的研究和评析, 提出建立完善、稳定、持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思路和办法。因此,本研究对完善我国新农合筹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者们对我国新农合筹资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自己针对性的建议。林小志、李士雪、李亚曼(2008)提出了几点我国新农合筹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地方政府财政补助不合有关规定,贫困农民负担不起,富裕农民不依赖新农合的健康保障等。姜瑛(2008) 认为原本就不大富裕的中国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持观望态度,一些贫困县根本无力承担新农合所需的资金补助还有医疗机构的行为扭曲,究其原因是筹资定位不合理、筹资成本或高、筹资自愿原则带来的逆向选择。鲁钊阳、曾志伟、李名杰 (2008)提出当前基层政府的信任危机是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重要因素,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性, 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是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重要根源。郭燕(2009)认为影响农民筹资的微观方面的因素是支付能力不足和政府责任的缺失,影响农民筹资的宏观方面的因素是筹资方案的设计不完善和集体组织经济力量的弱化。

在解决对策和完善方案方面,学者们大多有着类似的看法。柳国发(2005)认为建立更为有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至少有以下几点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二是社会公正,三是由个人自愿交费,四是向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刘雅静(2007)认为医疗筹资应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采用简便、快捷的筹资方式,并采取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筹资资金。贾先文(2008)认为应该确定合理的筹资比例, 明确中央及省政府筹资主体的责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长效机制,以及确定合理动态的筹资标准,培养农民的筹资参意识。

综上所述,有关我国新农合筹资方面的问题分析的文献数量众多,且对问题的分析均较为详细,有着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对筹资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比较少,缺乏较为深入的探讨。本论文会在对现有文献充分理解并吸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新农合筹资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更为详细和深入的分析及总结,力争较现有的文献取得一些突破。

三、主要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