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27 10:33:25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全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新三板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匹配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关键是为了解决被长久排除在传统和正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信贷问题。所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企业创新; 新三板

一、文献综述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国内外众多学者已有多年的研究历史。

在国内,国内有多位学者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如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公平、城乡收入差距、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体如下:徐子尧等[1](2020)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并且他认为这种作用因城市地理区位、行政级别和初始创新水平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中西部城市、重点城市和初始创新水平较低城市的创新能力,但对东部城市、一般城市和初始创新水平较高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不显著。谢绚丽等[2](2018)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联系在一起,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与企业创业之间的关系,在考虑了内生性 等因素后,他们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也均对企业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宋晓玲等[3](2017)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结论,并且在控制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郝云平、雷汉云等[4](2018)学者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将会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缓解社会不公平以及不合理情况,减弱贫困差距所以他提出在管理方面应跟上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易行健、周利[5](2018)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且这一促进效应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除覆盖广度外,使用深度以及使用深度指标中支付、保险与货币基金这三个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便利居民支付两种机制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陈清华等[6](2022)通过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二者存在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中介渠道的传导机制,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的创新融资约束,激励创新研发活动,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

在国内,也有部分学者从微观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具体如下:万佳彧等[7](2020)学者从数字普惠金融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出发,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在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 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放松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考察创新激励效应的传导路径,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个维度均会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郎香香,张朦朦,王佳宁[8](2021)也是从数字普惠金融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出发,基于全国地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新三板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匹配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发挥出创新驱动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驱动效应对非国有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中小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驱动效应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李健、江金欧等[9](2020)运用实证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于受金融要素扭曲影响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促进作用更强,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更强。他们还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进行细分,研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的创新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两方面。唐松等[10](2020)学者从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出发,他们认为,进一步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校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问题,并且在金融发展禀赋较差的地区,数字金融展现出更强的企业技术创新驱动效果,从而具备了较好的普惠特征。他们运用机制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能够驱动企业去杠杆、稳定财务状况,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增加。梁榜、张建华[11](2019)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城市层面还是微观企业层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曾之明、谭显合、陈姣瑛[12](2021),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对中小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

在国外,也有许多学者分别从宏微观层面对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宏观角度出发,如Aslihan Gizem Korkmaz [13](2021)认为数字金融的广泛使用增加了信贷市场的参与。信贷市场准入的扩大通过改变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了家庭消费。Abdul Aziz[14](2021)认为农村人口的数字金融包容性水平较低,随即提出要使数字普惠金融制度惠及大部分人民,提出了数字金融包容性的理论框架。从微观角度出发,如Buchak[15](2018)研究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数字技术,数字普惠金融能获取更多中小企业信息,促使金融机构研发出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有效性,保障中小企业融资供给,从而有效促进中小企业产融结合,提升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多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或聚焦于传统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受数据可得性限制,多选择发展比较成熟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但是,该类企业长期处于优渥的金融环境中,因其本身面临较小的融资约束,更容易因为惯性的作用而选择原有固定的运行模式,所以数字金融产品的出现对其影响较小。其次,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关键是为了解决被长久排除在传统和正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信贷问题。所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至关重要。之所以鲜少有学者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新兴的数字金融模式并未受到足够关注,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普惠金融测度体系。为补此短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在 2018 年发布了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这为本文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该指数常被国内学者用于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居民消费、贫困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也被用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企业融资约束等。从而不难看出,学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问题关注不足,缺乏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虑到新三板是服务成长型、创业、创新的中小微企业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可作为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群体的重要窗口。因此,本文创新性地选用新三板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进一步地筛选新三板企业内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使数据选取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能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