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的研究 —以新三板为例文献综述

 2023-03-28 11:15:21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成长性影响的研究

—以新三板为例

摘要:2020年的春节,新冠疫情爆发,社会经济一度停摆,诸多企业的业绩出现下滑。而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数字化特征,使用互联网便可实现交易、融资、投资等多种经济活动,又能避免人群的聚集,在理论上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激励企业创新,进而提升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本文以融资约束为调节变量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在新冠疫情环境下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新冠疫情;企业成长性;融资约束;调节变量

文献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文献综述

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及定义

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成本可控、模式可持续的前提下,以各类数字化技术为实现条件,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现有金融体系覆盖不足的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村人口、偏远地区人口等特殊群体以及中小企业提供平等、有效、全面、方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联合国最早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目的为消减贫富差距、解决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等全球性问题。在普惠金融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断融合之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形成水到渠成,打开了金融服务的增长空间,便利和可得性大大增加。目前而言,对数普的学术研宄大多集中于其具备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态势方面。李丹(2016)认为,相较于之前的传统普惠金融,共享快捷、低门槛等特点使得数普的长处凸显[1]。王瑛(2016)指出,移动支付独有的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为向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提供转账、借贷等服务提供了高效、安全快捷且低成本的可能,从而便利了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2]。郭峰(2017)认为,依托于互联网的支付方式,作为数字金融的一种体现,与传统的金融机构服务方式相比,有效拓展了客户群体的触及范围,满足了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真正具有普惠价值[3]。唐明月(2017)指出,在普惠金融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在农村及偏远地区遭遇障碍,为了实现农民、中小企业等群体得到便捷高效服务的目标,在这钱地区实现真正的“普惠”,必须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4]。陈鹏(2019)指出,基于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数字普惠金融,易于获得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的发展,且具备丰富的政策内涵,有利于解决传统金融服务的风险分担能力弱、成本过高等问题[5]

2.数字普惠金融的特点

相比与传统形式的普惠金融,数字化的普惠金融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特点:

2.1覆盖区域更广泛

传统金融机构如果要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到那些长尾客户,就需要依靠营业网点的大量铺设以及吸纳更多的金融服务人员。相对可以从长尾人群中获得的收益来说成本很高,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发展普惠金融目标的途径就会受到限制,而数字普惠金融打破了金融服务需要靠网点和人员的界限,通过移动互联网就可以实现金融服务。

2.2服务成本更低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