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文献综述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1世纪以来国外发生的大型自然灾害包括:2005年的飓风卡特里娜,导致美国新奥尔良地区的炼油厂大量关闭,市场价格混乱,经济受挫,经济损失高达1080亿美元;2013年的台风海燕,造成数万人死亡与75亿美元经济损失;2011年日本9.0级大地震,重创日本经济;2004年印度洋海啸,造成20多万人死亡,波及范围达到6个时区之广。而国内,2008年南方地区雪灾冰冻影响21省,同年的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针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部分学者认为自然灾害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Markandya和Galinato(2009)1提供了自然灾害对不同形式的资本以及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的估计,认为自然灾害显著降低了人力资产、无形资产、土地资产的价值,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并表示经济损失的规模主要取决于自然灾害相对影响程度和资本的价值。Chen(2011)2从区域经济视角分析了2000至2009年全球各地区自然灾害的趋势及其影响,认为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与人员损失。Baily(2011)3测算了东海岸的地震与飓风艾琳所带来的影响,表示即使灾害之后的重建能带动经济复苏,促进GDP增长,但灾害本身的影响仍是负面的。
部分学者则认为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Boussalis(2011)4处理了1960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系统地测试了不同经济发展,政体类型,政治能力和社会资本情况下,跨国地震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提出收入和政府效力对预期的伤亡人数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民主国家在地震灾难后遭受伤害和无家可归的幸存者的可能性较小。社会资本较高的国家面临的预期伤害和流离失所的幸存者水平较低。Hallegatte(2012)5基于新奥尔良地区的飓风洪水等灾害,研究得出不同发展水平下,灾害对于经济的影响不同。许闲(2013)6研究得出:财产损失大于人员伤亡的灾害,在短期内会因为人均资本占有量的下降而导致社会产出水平的下降,在长期产出水平会调整到灾害发生前的水平;财产顺势小于人员伤亡的灾害,在短期内由于人均资本占有量的暂时上升,会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而长期内,社会产出会恢复至灾害发生前的均衡水平。Samphantharak(2014)7基于东南亚的最新自然灾害案例得出,灾害的后果严重程度既是取决于自然灾害本身的危害程度,也取决于社会因素,如果自然灾害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则可能产生积极的长期后果。Israel和Briones(2015)8对菲律宾近年的自然灾害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发现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于国家总体的农业生产影响不大,但对于小区域(如省、县)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Groth等(2015)9根据1954年至2005年的9项美国经济指标和美国经济的周期性行为,分析得出不同经济阶段对于自然灾害的反应程度不同,经济扩张期间对于自然灾害的反应比衰退期间更为严重,波动性更大。邹围(2017)10选取了28个国家的数据,对自然灾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受灾害影响的程度大于发达国家,工业主导结构的国家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经济损失也很大。
故把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自然灾害直接造成的资产的损失,损失发生在灾害发生时或灾害发生后不久。直接经济损失的例子包括对住宅、企业、生产性资本、基础设施、农作物、牲畜的破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间接影响即灾后经济活动的变化,包括经济活动的中断以及由于取代生产和重建需求而产生的任何积极的溢出效应。Kousky(2010)11认为间接影响包括经济生产和消费以及任何相关的经济复苏路径的短期和长期经济损失。这些灾害的间接影响,有时被称为高阶效应,可以用宏观经济理论来预测,也可以用宏观经济模型来量化计算。
为了研究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学者们选取了不同的模型。早期的文献(如Skidmore和Toya 2002)12倾向于使用将经济结果与灾害指标相关联的横截面回归,同时控制增长的潜在决定因素。但这种方式所得出的结果可能是有偏差的估计,并存在遗漏变量偏差的可能性。而大多数关于自然灾害间接影响的研究则是建立在对投入-产出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的预测上。二者都是基于社会核算矩阵模型,一种用来描述经济系统的运行情况的核算表。这两种模型都清楚地预测了自然灾害对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但由于二者通常认为技术和行为是固定的、不变的,所以随着影响的数量级和扩散,他们不能很好地预测动态的调整过程,尤其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扩大时。
鉴于投入-产出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的缺陷,一些学者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推导并测试了更复杂的假设13——基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具有固定的规模收益的总生产函数,固定的储蓄和折旧率,以及递减的资本收益。这些模型预测,在资本存量或劳动力供应受到冲击后,经济将逐渐恢复到灾前的稳定状态。只有当自然灾害永久性地改变了决定稳定状态的基本参数,特别是储蓄、贬值或生产率增长时,自然灾害才能产生持久的经济影响。但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对于技术变化只是做了假设,而没进行解释。
参考文献:
- Markandya A , Galinato S P . Economic Modeling of Income, Different Types of Capital and Natural Disasters[J].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9.
- Chen R J C .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Regional Economies: An Overview[J]. Tourism Analysis, 2011, 16(3):367-371.
- Baily M N . Can Natural Disasters Help Stimulate the Economy?[J]. international economy magazine, 2011.
- Boussalis C .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Vulnerability to Natural Disasters[J]. Dissertations amp; Theses - Gradworks, 2011.
- Hallegatte S . An explora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and natural risk[J].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2, 1(3):1-27.
- 许闲.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视角%The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A Perspective from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3, 010(002):14-19.
- Samphantharak K .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economy: some recent experiences from Southeast Asia[J]. Asian - 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 2014, 28(2):33-51.
- Israel D C , Briones R M . Impacts from and State Responses to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Philippines[M]// Resilience and Recovery in Asian Disasters. Springer Japan, 2015.
- Groth A , Dumas P , Ghil M , et al.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a Dynamic Economy[J]. Post-Print, 2015.
- 邹围. 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时代金融, 2017(35):39-40.
- Kousky, Carolyn. Using Natural Capital to Reduce Disaster Risk[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Policy Research, 2010, 2(4):343-356.
- Skidmore M , Toya H . Do Natural Disasters Promote Long-Run Growth?[J]. Economic Inquiry, 2002, 40(4):664-687.
- Felbermayr G , GrSchl J . Naturally negative: The growth effects of natural disaster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4, 111:92-10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