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证综指的日历效应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2024-09-03 22:50:14
摘要

日历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中出现的与特定时间周期(如星期、月份、节假日等)相关的异常收益率模式,其存在挑战了有效市场假说,并为投资者提供了潜在的套利机会。

本文以中国上证综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日历效应的研究文献,梳理了日历效应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日历效应;上证综指;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实证研究

一、相关概念解释

日历效应,又称季节性异常,是指金融资产收益率与其所处的时间周期(如星期、月份、季节、特定日期等)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存在表明,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内,市场收益率会呈现出可预测的模式,这与有效市场假说(EMH)相悖。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已知信息,因此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等方法获得超额收益。


日历效应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星期效应:指股票市场在星期几的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异的现象,例如“黑色星期一”、“星期五效应”等。

2.月份效应:指股票市场在不同月份的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异的现象,例如“一月效应”。

3.节假日效应:指股票市场在节假日前后交易日收益率存在异常变动的现象,例如“圣诞效应”、“春节效应”等。


日历效应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金融学解释:投资者情绪、认知偏差等因素会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行为,从而形成特定的交易模式,例如“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