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队伍行动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2023-03-19 11:46:36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志愿活动一直秉持着支持的态度。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法律法规政策上,还体现在人文空间环境上。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志愿者工作的政策、法规支持主要是从法规、部门政策、团体章程和国家领导人和部门领导人的支持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如:志愿者注册制度和志愿者实践储蓄制度,提交有关为志愿者立法的议案,出台义工激励政策。这些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组织志愿者管理的法律环境,提高了社会对志愿者的认可度。近年来大批量的志愿者被召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

在人文空间环境上,首先,我国增加了很多法定假期,并且调整延长了其中的一些假期;劳工法也对工作时间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对职工的权益加强了保障;而学校也逐渐将学生的校外实践与参加公益服务达到一定时间的项目认定为必要学分;这些从侧面来讲,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学雷锋,做好事”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前进,公共基础建设成果显著,适合开展公益活动的场所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再加上网络的飞速发展,志愿服务与公益发展不但能在实体空间中不断壮大,更能在虚拟世界中衍生。

2.国外研究现状

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于是有了志愿者服务,现代志愿服务发源于西方。经过了百余年的洗涤,志愿服务的事业在全世界都有了长远的发展,世界各地主要依靠各种民间组织和协会,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志愿者服务。志愿者行为是在组织背景下,个体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纯自愿的为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种长期且无偿的援助行为。

志愿者的发展对社会有很大的帮助,西方国家采取很多措施促进其发展:首先,深入人心的志愿者价值宣传使很多人参加志愿者服务,在加拿大和美国,在北美,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提升自我价值以及自身素养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其次是完善志愿者服务各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志愿者服务能够长期健康发展,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志愿者组织及其活动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他们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募集资金,当然也和政府保持密切的关系,共同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第三是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政策体系,通过相对合理的机制来引导和激励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第四十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相关的志愿服务课程,是学生形成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并获得一定的服务技能,从而提高志愿者活动的服务质量。

当前,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许多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早、规模大,社会效益好。它们在国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