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设备的UI设计研究与应用文献综述

 2023-03-19 11:47:09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穿戴式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智能穿戴设备中的UI设计》中提到智能穿戴设备发明源于人性的贪婪,比如早期的穿戴设备大多源自于赌场,利用微型摄像头与照相机在赌博中作弊,历史记载的第一部智能穿戴设备的雏形就是一只可以提高博胜率的智能鞋。可以说,人们对超能力的渴望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尽管大多数用户还处于观望状态,但他们的心理需求是的市场的潜力极大。

对于穿戴式设备的定义在这篇论文中是指:日常穿戴服装、配饰(如手表、手环、眼镜、鞋袜、衣裤等)进行智能化的设计,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具体地说,就是可以穿戴在身体上的高科技设备,通常这些设备能够融合多媒体、无线通讯、传感器、虚拟现实、柔性屏幕、GPS 定位系统、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除此之外这还能通过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云等,对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反馈、共享。它是传统硬件设备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服务于现代人为其提供更舒适便捷的生活工具。

《可穿戴设备的个性化设计研究》中指出穿戴式设备是融合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微传感等技术的集合性穿戴式设备。Misfit Wearbles 创始人桑尼·乌(Sonny Vu)曾这样说过 :“可穿戴设备要么彻底的华丽,要么彻底的隐形,否则将沦为鸡肋。可见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有其特定的方向性。

《可穿戴式计算机的发展与趋势(Ⅱ)》指出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对资源占用及复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下的软件方案主要有:桌面操作平台、专用操作平台以及基于web的操作平台。可见开发一款穿戴式设备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的功能价值,也要针对其软件方案和硬件要求做出综合的考量。

《可穿戴设备中的交互设计原则探讨》提到可穿戴设备是以人体为载体、通过便携穿戴,实现对应的多种功能的智能电子设备,其与用户的交互形态主要基于人体功能和设备配置功能配合实现。同时,它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特点:一是穿戴便捷,二是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必须能够较长时间穿戴在使用者身上,不能对用户的正常行为操作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这种设备要有先进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能够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独立处理。在使用方面,可穿戴设备比传统电子设备具备三个优势:一、携带与操作更加便捷;二、美观时尚;三、增强人体能力。

《可穿戴设备造型及UI设计研究》中指出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己发布了一系列可穿戴设备,其中一部分可穿戴设备如运动手环,智能腕表己实现产品化,但由于可穿戴设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硬件技术、电池技术、通讯技术仍需要一个探究的过程。除此之外,研究人员也在W穿戴的舒适化与隐形化W及设备的高效性和智能性为目标改进与突破可穿戴设备的现有局限。目前,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兰个方面:舒适度、交互方式化及界面设计,其中,大部分的研究出自于国外的研究所,国内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研究尚显不足。

《可穿戴设备交互设计研究》说到从 1966 年第一台可穿戴计算机问世以来,可穿戴计算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内容从输入输出界面,连续传感数据的计算处理,到行为识别,环境背景认知,甚至到材料与能耗,涉及了大量的相关技术方向。早期的可穿戴计算多以拓展人体功能、研发电子人(Cyborg)为目标,其最终追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对人的各种行为能力进行提升的计算机系统。而现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移动计算、无线通信和社交网络等的日渐成熟,可穿戴设备的定位已经日渐突破单个的个体,扩展到网络和社会的尺度 ;从本地化的行为能力提升到了依托互联与网络、基于数据分析的服务与协同。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已不只是对产品实物的设计,对其应用与服务的设计成了最终将其推向市场的更为重要的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