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的储能装置,其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电池的衰退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深入理解电池衰退的内在机制、预测电池寿命以及优化电池设计,基于电化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电化学模型研究电池衰退规律的文献,首先介绍了电池衰退的常见机理和电化学模型的基本概念,然后重点阐述了不同电化学模型在电池衰退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后,对未来基于电化学模型研究电池衰退规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构建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电化学模型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池衰退;电化学模型;寿命预测;衰退机理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的储能装置,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等优势,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长期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副反应的发生和材料结构的退化,其容量、功率和寿命等性能会逐渐衰退,严重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2]。
因此,深入研究电池衰退规律,揭示其内在机制,对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性能以及优化电池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电池衰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生长、锂枝晶的形成、电解液的分解以及活性物质的溶解等[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