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问题和趋势,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一带一路;制造业;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国际合作
1.“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倡议,旨在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2.制造业:指将原材料加工成最终产品,并以制造加工活动为主的产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
3.产业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发展水平。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合作日益深化,学术界对相关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
(一)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研究
国内学者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分析,如刘世锦、许伟(2014)分析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指出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升级、动力转换是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二是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如姚洋(2016)认为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三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如王一鸣(2019)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建议。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结构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沿线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征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例如,贺俊(201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沿线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Athukorala(2016)则分析了亚洲国家制造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和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