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统计与概率”课师生互动特征案例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23 20:15:31


智慧课堂环境下师生互动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课堂模式得到不断创新。本文基于智慧课堂、师生互动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块内容的发展成果。笔者通过比较各种模型的利弊提出在智慧课堂情境下特有的FIAS编码系统,以“统计与概率”课为例分析师生互动特征,最终得到相应结论并且提出改进该堂课的建议和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智慧课堂;师生互动;FIAS模型;“统计与概率”课

在科技的不断革新之下,课堂模式不断创新。从最传统的课堂黑板 粉笔的场景,到今天我们借助现代互联网的技术以及各种设备的智慧课堂环境。智慧课堂概念是由智慧教育衍生出来的,当下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而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智慧教育的特定产物,是一种新型课堂样态。[1]其中交互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从传统的交互——教师点名、学生上黑板的模式,到现在利用移动终端等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的应用,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交互,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师生互动特征有什么样的特点。笔者基于这一问题,大量阅读文献,了解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立足于初中“统计与概率”课进行分析。

  1. 研究内容和背景

(一)智慧课堂环境与师生活动基本概念

智慧课堂是以“互联网 ”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赵培培认为智慧课堂是以智慧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学习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创新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与教学评价方式的新型课堂,并且课堂具有教学环境智能化、教学模式创新化、学习方式个性化、资源推送智慧化、教学评价即时化五个特点。[2]张艳明等学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课堂,智慧课堂应该具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立体化的交流互动和数据化的评价决策三个特征。[3]这些概念都大同小异,且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甚微,因此笔者不过多区分。

在课堂中,师生互动是至关重要的,而师生互动是什么呢?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层面关系构成的关系体系,需要从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道德关系四个层面来把握,并且从中反映本质结构与特征。[4]关于师生互动的分类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有依据课堂中师生间沟通方式的差异,将课堂师生互动分析分为直接双向互动模式、间接双向互动模式、直接多向互动模式和间接多向互动模式。[5]

(二)教育改革背景

国际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R. G. Havelock)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实施教育强国战略,而其中重点之一就是逐步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改革不可或缺,而在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是课程改革。在其中,我们要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6]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时光等人认为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二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四是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五是实现教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7]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研究这个课题是具有时代性和必要性。

(三)“概率与统计”的重要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