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钙钛矿这个名称的最早来源是俄国矿物学家Lev Perovski,他发现了一种特殊结构的矿物钙钛氧化物(CaTiO3)[1,2]。
1926年得到了钙钛矿的晶体结构。
钙钛矿的结构是ABX3结构,A、B、X分别代表有机阳离子、金属离子和卤素基团,在钙钛矿结构中,B原子位于立方晶胞体心处,卤素X原子位于立方体面心,而有机阳离子A则位于立方体顶点位置。
A通常是一种大的金属阳离子,包括Ca、Ba、Pb、K以及La到Lu的镧族金属等20多种元素构成,通过合适的有机物取代这些金属阳离子,可以形成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B为是可以配位形成八面体的M阳离子,包括Pb、Fe、Sn、Nb等;X 是能够和A形成配位八面体的卤素阴离子,包括Cl、Br和I等。
由于这些结构特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稳定,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异构化、吸光性、电催化等活性,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功能材料。
2009年,钙钛矿材料首次应用于染料敏化电池结构中。
日本人Kojima 等制备的这块电池极不稳定,当时只有3.8%的效率[3],但从那以后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当前最常见的钙钛矿材料是CH3NH3PbI3,这种材料就是以有机无机杂化的方式组成。
金属阳离子M和卤素阴离子X配位,形成MX6的正八面体结构,在这些八面体之间的空穴当中存在着有机基团A[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