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理论下志愿者团队领袖培育的研究——以Q公益项目志愿者为例文献综述

 2023-03-15 14:37:21

优势视角理论下志愿者团队领袖培育的研究——以清禾公益项目志愿者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志愿者已然成为了各项活动成功举办的中间力量,在幕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庞大的志愿者体系带来的是管理上和志愿者能力培育上的难题,志愿者团队领袖成了至关重要的对象。团队的发展依赖于领袖的管理,领袖的发展既需要自身的高素质,也需要后天培育,在社会工作 志愿者的联动新模式下,探索将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融入到志愿者领袖培育之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本文通过研究社会组织项目志愿者领袖的识别、动员、激励及其服务过程,发现志愿者领袖培育的影响因素和困境,继而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结合志愿者的服务优势与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对项目志愿者团队的领袖培育提供帮助和可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优势视角; 项目志愿者; 团队领袖; 培育; 社会工作;

一、关于志愿服务管理与发展现状的研究

随着西方志愿文化思潮的传入,志愿活动在国内兴起和逐渐发展起来,招募志愿者已经成为每一项活动举办前的必备步骤。志愿者从事服务活动都是出于自愿,没有外力压迫;志愿者的行为都是无偿的,不为获取物质报酬或有利益驱使;志愿者们的服务都是公益性的、利他性的(尹强,2015)。志愿者秉持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活动在各项活动当中,每一项活动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志愿者的倾情付出。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志愿者活动成了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费秀水,周斌,2021)。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的非营利组织都在接受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中国非营利性组织与志愿者血肉相连。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服务的行列当中,志愿者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社会组织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又存在影响社会组织的公益形象。志愿服务有时也变得不纯粹,许多志愿者怀着完成相关规定的指标或者利益驱使来参与到志愿活动当中,导致志愿者团队人员混杂,责任意识薄弱,能力低下,志愿活动落入“工具化陷阱”。因为志愿服务的动机越来越多元化,一些学者也表示有些志愿者缺乏志愿精神和责任意识,对志愿者活动的内涵、价值、意义等认识不清,直接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的健康发展(费秀水,周斌,2021)。

社会工作的兴起,带来了“社工 志愿者”两工联动的志愿服务模式新路径,但在二者的对比之下,志愿者由于专业度不够往往沦为被动参与的地位,常常导致“联而不动”的尴尬局面,志愿团队建设无法进一步发展。孙中明、代曦(2020)表示社会工作重专业、缺资源;志愿服务重服务、缺专业,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慈善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堵点、难点。

除此之外,尹强(2015)表示一些志愿服务事件暴露出中国志愿者团队能力素质、运营监管、主导模式方面的软肋,也反映了精神文明的衰落,深陷道德危机。志愿者团队建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志愿活动的进行与志愿服务的发展,解决团队建设问题迫在眉睫。社会工作现在还处在发展阶段,从事志愿活动的管理人员大多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职人员,缺乏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导致志愿者工作计划不细致,当多次活动达不到成效或者无法实现志愿服务意义的时候,将会大大降低志愿者工作的热情,中途放弃者也会增多,人员流失。社会组织人员对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也不尽完善,无法快速系统地提升志愿者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能力,专业人员不足,非专业人员又力不从心,这使得志愿服务往往是低层次的,而无法进行长久、可持续性的专业服务,只能解决眼下紧急之事,而无法提升被服务者的自我能力。所以说,志愿服务发展虽然越来越庞大,但志愿者管理中的很多环节,比如招募、使用、培训、管理、评估和激励等,都亟待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翟雁等,20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