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助老型”互助养老组织化发展研究——以浙江省H村为例文献综述

 2023-03-15 14:37:44

农村“青助老型”互助养老组织化发展研究——以浙江省H村为例

摘要:互助养老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现象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国内外有关于互助养老方面的文献为基础,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视角,探索浙江省H村“青助老型”互助养老的生成与实践。研究发现“青助老型”互助养老发挥了熟人社会优势,在邻里非强制性互助基础上综合青壮年带动作用,对H村自发形成的养老服务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养老服务满意度较高,养老成本较低,操作方式灵活,老年人归属感较强。改善H村养老服务问题,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还需要“青助老型”互助养老进一步加强组织化发展。对H村“青助老型”互助养老组织化发展的研究能够为丰富互助养老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助养老;社会支持网络;青壮年带动

一、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中国长时间内的基本国情。郭竞成认为农村青壮年因养家糊口的生存压力被迫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的实际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1]家庭结构朝着小型化、核心化趋势发展。[2]严重的空巢老人现象意味着对养老服务的大量需求与更高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通过健全服务网络、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协作机制等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农村养老服务的提升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条件、环境特征、文化风貌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养老服务的开展也需要因地制宜。农村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3]部分老年人扎根农村几十年,不愿意离开熟悉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的老年人想留在农村继续工作,努力赚钱维持基本生活,家庭经济方面的拮据使得居家养老成为他们的不二之选;除了传统意义上“入住养老院等于子女不孝”观念的影响,养老院有些拘束的方式可能会使得老年人感觉不适应,因而不愿入住养老院。

如何将供需相符的养老服务与农村社会基础结合起来?这是学者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