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关于“照顾赤字”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老人的照顾问题已经成为超越家庭范畴的社会议题[1]。因老年人的照顾需求加大,当前所提供的照顾资源难以满足所需,由此形成的“照顾赤字”亟需社会的关注和解决。本文首先将介绍衰弱综合征和“照顾赤字”的具体内容,通过总结前人成果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并对争论之处进一步研究。在老人照顾需求急速增长、有效养老供给明显滞后的中国特色老龄化背景下[2],本文希望为政府探索与衰弱老人需求相契合的照护政策提供建议。
[关键词]:照顾赤字;衰弱综合征;影响;关联
一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老龄人群的数量在呈不断上升之势,预计2055年将达到峰值4亿人,占总人数的27.2%[3]。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尹佳慧等学者[4]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5全国随访调查数据,发现中国老年人2011、2013、2015年的衰弱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分别为18.7%、20.6%、28.4%。庞大的失能、衰弱人群以及老年群体平均寿命的延长必然带来照顾需求的增加。虽然近年来社会化养老越加增多,但我国老年人的照顾主要以家庭为基础,正式组织提供的照顾服务难以满足需要[5]。然而,随着社会流动加快、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增加、家庭小规模化发展,家庭照顾问题愈见突出,政府对老年群体的照顾问题也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1]。事实上,我国正在面临着“照顾赤字”问题。那么,当前老年群体的衰弱现状和照顾需求满足情况如何?“照顾赤字”与老年人衰弱综合征是否有关联?照顾短缺会加剧老年人的衰弱吗?以上问题的回答对于我国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及减缓老年人衰弱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 现状研究
(一)衰弱综合征研究现状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储备会不断下降,机体出现退行性变化。这种因为集机体退行性改变和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衰弱[6]。衰弱作为度量老年人生理、心理综合状态的指标,备受学术界的关注[4]。患有衰弱综合征的老年人常出现抗应激能力减退、机体易损性增加等非特异状态。相比于健康的老年人,衰弱老人发生跌倒、功能下降或失能、住院、病死的风险会更大,由此这部分老年群体的照顾需求和护理费用也相对更多[7]。由于衰弱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各地区的具体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衰弱的风险也会增大,且女性的衰弱发病率高于男性[7-8]。
1 衰弱的评估
衰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能够发生改善或恶化,研究发现衰弱有逆转的可能,特别是在衰弱前期[9]。因此,如果能及早地对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通过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衰弱进行干预能够尽量减少危险结局的发生,对于改善或减缓衰弱进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6]。目前国际上对于衰弱的评估工具约有67种[4],总结近年来被大部分学者所认可和使用的两种评估工具如下: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