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背景:历经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民众的民主与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标志之一就是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迅速崛起,无论是民间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激进民族情绪,还是政府部门开展的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甚至在学界,“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讨论都开始兴起”。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的迅速普及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主义思潮和行动也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动平台与空间,中国新时代的民族主义也借助网络载体得到了广泛传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9年8月30日发布的第四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大陆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54亿,如此之多的网民数量,其主体都是互联网时代到来能够迅速接受融入的年轻人,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迅捷性和普及性,当前网络与民族主义相结合产生的思潮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有巨大实际影响的社会思潮。
在2003年,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幵始兴起,因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现实实际行动和巨大社会影响力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因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过程中的涉外性和冲击性,使之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成为外国政府和媒体观察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2005年的反日浪潮,2008年的藏独问题和奥运圣火传递问题,2016年的萨德入韩事件,2019年的海外势力介入香港修例风波等等这些是20世纪以来表现中国民族主义的最主要的事件,这些事件让我们见证了民族主义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力量,也看到了互联网对于民族主义的传播发酵有着怎样的功能。
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互联网的现实发展状况,来研究中国互联网时代下民族主义的特点问题,有助于更为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民族主义,同时对于促进中国民族主义的其他研究问题很有帮助。
选题意义:学界目前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研究己经开始,但关注程度依然有限,同时,相关研究成果产生的影响还比较微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目前对网络时代下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清晰的管理办法。
徐友渔先生说,尽管学界对民族主义的争论伴随民族情绪的高涨而变得激烈,但“讨论和研究倒未见得深入”。也有研究者总结说,“检讨起来,我国的学术研究还处在相当粗疏和初级的状态,尤其是缺少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对国际同行已经取得的众多成果相当隔膜。在社会上,包括知识界内,很多人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仍然非常片面和偏颇,甚至停留在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漫画式的认识上。”英国著名学者E·B·哈斯也曾经以瞎子摸象来比喻民族主义,说每个研究者都只能摸到民族主义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民族主义的这种复杂性使得对民族主义的研究变得非常困难,也给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设置了很大障碍。但也正由于这种复杂性和多面性,使得对它的研究变得很有意义和充满挑战性,对中国网络时代下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互联网发展态势迅猛的现实情况下,对于民族主义在新时代的特点的深入研究更有必要,笔者希望通过相关分析对中国互联网时代下对民族主义的特点进行较为透彻的分析,在理论上帮助中国民族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研究更加深入具体,具有一定时代性与民族性,实践上也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一)关键问题
本次研究关键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点,第一点是给出民族主义的具体定义,并将其与民粹主义等进行概念上的区分,同时总结民族主义的特征来判断一系列的实践和言语中可以被称之为民族主义的部分。
第二点是,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语境语境中分析中国在互联网时代民族主义的特征,将以往研究的民族主义共性普遍的结论具体化,以中国具有特殊的持续性政治传统文化的眼光看待它的发展,而不是拘泥于普遍性的特征。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