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题背景和意义: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是构筑了佛兰德斯绘画黄金时代的天才画家。他的过人之处非常多——帅气的外表、健康长寿、完美的伴侣(而且有两位)、博古通今的学识、能熟练运用多国语言的才能、经营大型工作室的管理能力、作为外交官的才干,当然还有他出类拔萃的绘画天赋。鲁本斯深受各方敬爱,财富和名誉就像雨点一般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的人气都不曾衰退,能够一生像自己的绘画作品一样满载幸福,实在是少之又少的特例。
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评价鲁本斯: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是异教的。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是1635年,此时鲁本斯已是名利双收,成为当时最有名的画家,在这个时期,他在艺术上拥有极大的自由,他不再需要寻求委托或者对赞助人唯命是从,在这个时间段内的作品能够反映出他较为私人的情感和兴趣,同时他也能够全身心投入那些并非用于出售或者公共暂时的作品创作,这些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说明了鲁本斯这一时期的作品往往强烈的反映他个人最为关切的事物。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这幅作品采用的是较为常见的、以奥维德《变形记》中的神话故事为创作文本的创作形式,但与此同时,这幅作品又有相较于其他神话题材作品的改动文本故事结局的创作方法和鲁本斯对提香作品的临摹再创作的前提,鉴于以上几点针对此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论文写作。从《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的画面本身出发,研究画中的普遍图式和特殊图像以及特殊图像所内含的现实反映;从题材相关的绘画作品和文学作品出发,探究前人作品给予鲁本斯对此作品的创作灵感;从鲁本斯的相似神话题材的作品出发,探寻鲁本斯在创作上的特殊方式和情感倾向。
- 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关键问题:
本文主要的内容是针对鲁本斯的神话题材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的图像分析,包含对神话题材本身带有的传统普遍图式和鲁本斯创作下的特殊图像的分析。具体分析这些图像的来源和象征意义,通过和同题材作品中的相同图式进行对比,研究鲁本斯的《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是如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对神话故事结局的全新诠释。
难点:
同一题材的绘画作品比较多,相同题材下包含了许多相同的图式,本文分析的问题主要立足于相同题材下产生的不同的故事氛围(结果),分析促成此结果的原因,在目前的了解中,画家本身的情感倾向占了一大比,这意味着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多从画家本身这个角度切入,多分析鲁本斯的神话题材作品,以寻求其中的规律。但《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为鲁本斯晚期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与前期受委托人赞助的作品出发点大有不同,于是在鲁本斯的其他作品中与《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可归为同类的同期作品的具有比较研究的意义的作品相对较少。除鲁本斯作品之外的其他画家以维纳斯和阿多尼斯故事作为题材的作品也有不少,在相关的图式联系和整理上比较繁复。此画与莎士比亚同名文学作品的联系的相关材料较少。外文文献的翻译和获取也是难点之一。
-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以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的故事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有很多,它们的题材的文本来源大多都是古罗马奥维德的叙事长诗《变形记》(卷十的503-739行),除《变形记》之外,阿波罗多洛斯的《书库》和布尔芬奇的《希腊—罗马神话》中也有提到与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相关的故事情节,但在对这两人的关系描述中,没有任何故事文本表明了阿多尼斯对于这段感情的具体态度,由此为基于这段故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留下了空间。
在《艺术与观念02:鲁本斯》(英)Kristin Lohse Belkin一书中对鲁本斯本人的生平、绘画创作的作品以时间轴的方式从前向后进行了相对完整的介绍,《维纳斯与阿多尼斯》这幅作品在书中也有被提及,书中重点指出了鲁本斯在对提香的作品临摹后进行再创造的创作方式。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