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1综合管廊内容概述1.1.1综合管廊概念地下综合管廊:(日本称为共同沟,中国台湾称共同管道),即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至今已有189年的发展历程了。 它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1.1.2综合管廊的类型按其在城市市政设施中的地位可分为: (1)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 干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主要向支线综合管廊提供配送服务。 (2)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单舱或双舱建设的综合管廊。 支线综合管廊为干线综合管廊和终端用户之间相联系的通道,一般设于道路旁的人行道下。 (3)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 1.1.3综合管廊的作用(1)节约城市用地,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集中收纳各种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布置紧凑合理。 (2)美化城市景观:取消了城市道路架空线,减少架空线与城市绿化的矛盾。 减少道路的杆柱及管线检查井、室,美化了城市的景观。 (3)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避免地下管线敷设和维修频繁挖掘道路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面和道路完整和美观。 (4)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方便电力、通信、燃回气、供排答水等市政管线的维护和检修,降低了路面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 (5)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防灾能力: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 1.1.4综合管廊国内发展前景(1)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外国已经走过的路,事实证明是一条成功的路。 到现在为止,发达国家的管廊不仅建了,而且基本建完了。 (2)综合管廊充分地利用了地下空间; (3)管廊的意义在于它的综合性。 综合管廊不仅能把管线全部入廊,还可以走雨水、污水。 (4)建设综合管廊将可以节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改变城市面貌;保障城市的安全;1.2综合管廊总体设计1.2.1综合管廊系统方案的确定工程系统方案应具有基本覆盖一定的服务范围,综合管廊建设在交通最繁忙、地下管线最复杂的道路下,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市政管线反复开挖对道路交通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 1.2.2综合管廊平、纵剖面布置1)平面线型综合管廊平面线形与道路平面线形一致,应考虑与现状或规划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相协调。 如遇有桥梁墩柱处,需在平面采取避让措施。 当综合管廊沿铁路、地铁、公路敷设时应与其线路平行。 如必须交叉,宜采用垂直交叉;受条件限制,可倾斜交叉布置,其最小交叉角宜大于30。 对于曲线段,可将综合管廊划分为直折沟,但应考虑其转折角必须符合各类管线平面弯折角要求,以使管线敷设、安装方便。 为减小管道运行中的水头损失,建议尽量控制折角小于45d,结合管道安装设计。 露出地面构筑物不影响车辆、行人通行;进料口、人员逃生口尽量设置在绿化范围内;管廊尽量设置在道路填方区域;靠近用户侧。 2) 埋深确定根据国内外地下空间分层开发经验市政管线和综合管廊一般布设于地面以下0~15m浅层空间最为合适。 当需横跨立体交叉道路、地铁、中小河流、 永久性排水渠道时多数从下方穿越。 综合管廊最小覆土应考虑雨水支管、燃气管线(支管)等自综合管廊上方穿越的情况,以及绿化种植等要求,控制最小覆土不小于1.5米。 结构设计中需充分考虑覆土厚度。 3)纵断面综合管廊纵断基本与道路纵断一致,以减少土方量。 同时综合管廊在纵坡变化处应满足各类管线折角的需要。 在穿越路口处,为避让重力流管线,采取局部下卧或上穿的措施通过。 管廊纵断面最小坡度需考虑廊内排水的需要,纵坡变化处应综合考虑各类管线折角的要求。 纵向坡度超过10%时,应在人员通道部位设防滑地坪或台阶。 综合管廊的纵坡应考虑综合管廊内部自流排水的需要,其最小纵坡应不小于2;其最大纵坡应符合各类管线敷设方便,一般控制值为20%,特殊情况例外。 当综合管廊与既有地下构筑物交叉时,可通过调整平面布局或立体穿越的方式来实施。 一般情况下,当需横跨立体交叉道路、铁路、人行通道的情况多数从其下方穿越。 1.2.3综合管廊横断面尺寸的确定综合管廊断面尺寸需根据综合管廊内容纳的管线种类及数量,并充分考虑安装、检修所需的空间尺寸以及相互影响等因素,综合确定。 综合管廊断面由管线安装空间和检修通行空间组成。 断面形式:多为矩形结构和圆形结构,一般根据纳入的管线种类、数量、施工方法、地下空间情况和当地的经济情况等进行设计。 1.3综合管廊基坑施工与设计1.3.1主要施工方法明挖现浇法:明挖现浇施工法为最常用的施工方法。 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大面积作业,将整个工程分割为多个施工标段,以便于加快施工进度。 同时这种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较低,工程造价相对较低,施工质量能够得以保证。 明挖预制拼装法:明挖预制拼装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法。 采用这种施工方法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厂和大吨位的运输及起吊设备,同时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1.3.2综合管廊基坑方案选型(1)开挖方案场地地势平坦,周围没有其它需进行保护的建筑物,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开挖铺设雨污水管道,因而可以采用大开挖施工,并采用(深层)井点降水措施。 (2)水泥土围护方案水泥土围护方案是采用搅拌机将水泥和土强行搅拌,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状加固挡墙,并具有隔水帷幕的功能。 (3) 板桩墙围护方案板桩墙围护结构口,常用的板桩型式有等截面U型、H型钢板桩,并辅以深层井点降水。 (4)SMW工法方案SMW工法是指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入芯材,如H型钢、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等组成的复合型构件。 参考文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2008[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7]《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10]李河江,樊行鑫国计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9):123-124,133[11]许金辉.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0):245-246.[12]王辉.浅析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的关键技术掌握[J].建材与装饰,2020(3):51-52.[13]ACI 318-14.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commentary.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ACI), Farmington Hills, MI, USA, 2014.[14]Paulay T., Priestley M. J. N. Seismic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masonry buildings[M]. New York: John Wiley amp; Sons, 1992.[15]《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 [16]标识系统设计规范《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7]《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5630-1995 [18]《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13495.1-2015[19]《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7231-2003[20]《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DL/T1253-2013 资料编号:[57905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