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室外作业安全问题随之凸显出来,由高温导致热中暑热损伤、甚至死亡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依据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关系, 空气温度大于35℃的生活环境或者空气温度大于32℃的生产环境定义为高温环境。
夏季高温环境下穿着防护服在高温、高湿下作业时, 人体由于散热不及时会造成体热平衡失调, 对生命构成威胁, 因此如何减少穿着防护服时产生的热积累成为研究防护服性能的重点。
各国学者对相变材料在防护服装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Chou等通过生理评价实验比较了冰块以及相变温度分别为5和20℃的两种相变材料用于提高消防服热舒适性的效果。
朱颖心等采用相变温度为25~27℃的无机相变材料制成一种降温服装, 可有效应用于热环境下的热防护中。
Carter等采用十水硫酸钠作为制冷剂用于消防服装中, 研究了制冷剂用量对提高人体穿着消防服的舒适度的影响。
叶宏等以皮肤表面温度为参考, 研究了相变防护服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防护性能。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李发学等人利用相变材料的吸热和放热原理,将相变材料应用于新型红外伪装服的研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