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1课题研究现状: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以高速公路为标志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公路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公路建设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在公路建筑中,桥梁是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的桥梁工程技术也是迅速的发展起来,在桥梁的设计、结构分析、试验研究、预应力材料及工艺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水平的提高。
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同时城市郊区也呈现出向城市化发展的趋势,还有以市中心为中心逐渐向外拓展的趋势,这些变化都使得桥梁成为重要的交通道路建设。早期修建的桥梁道路通行能力日趋饱和,桥梁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导致其耐久性能正在逐渐下降,部分桥梁的承载能力已不能满足交通量的增长需求,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桥梁设计方面内容,需充分考虑到结构受力、原桥粱稳定及拼宽设计失效等因素,达到桥梁改扩建最佳状态,从而有效缓解目前面临的严峻交通压力问题。
1.2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南通市港闸区西藏民族中学西侧、通生路东侧,新农河两岸现为绿用地,两岸地面标高一般约为3.9~4.5m(85 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场区地貌单元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貌,第四系全新统下段为滨海、溺谷相沉积;中、上段为三角洲相沉积。根据地方水文地质资料,场区内最高地下水位标高约为3.5m,最低地下水位标高约为2.0m左右,水位变化幅度约1.5m。建筑场地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下部的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层8)之下,承压水水位标高约为-2.5m,主要接受地下径流补给,埋藏深度大,该层地下水对桩基施工及基坑开挖无不利影响。
1.3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以及早期桥梁道路质量问题的突发,城市交通桥梁的改扩建工程迫在眉睫。在桥梁设计过程中要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作为基本原则,还需考虑建造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兼顾美观、便于施工、就地取材等特点,保障新桥质量,提高桥梁道路承载能力,改善道路交通。因此,对于中小跨径的的永久性桥梁,都会尽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因为这种桥梁具备就地取材,工业化施工,耐久性好,适应性强,整体性好,施工操作简单的优点,能在相对较短的施工工期内,保证工程质量,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4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工程制图、理论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方案设计、计算机应用和外文阅读能力。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一般土木工程的土建设计与施工内容、施工全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熟悉有关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为今后独立工作打下基础。毕业设计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3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格、认真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1.5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TG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2] 朱尔玉.现代桥梁预应力结构(第二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